循環係統包括心髒、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血液在其中周而複始的運行,維持著人體的新陳代謝。小兒常見的循環係統病是先天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的發生與母親妊娠早期(特別是第2~8周)有宮內感染(如風疹、流感等)、大劑量按觸放射線(特別是腹腔、盆腔)、亂用藥物(抗癌藥、甲糖寧等)及患有糖尿病等密切相關。此外還與遺傳有關,特別是染色體易位和畸形。後天性心髒病主要有風濕性心髒病、心肌炎和各種心律失常。由一些嚴重疾病造成的心功能不全(心衰)也比較常見。
一、室間隔缺損本病是由於胚胎發育時期受不良因素的影響造成心髒的左右心室之間隔膜發育缺陷而有通道存在的一種心髒病。其發生多與母親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感冒、風疹等)、大劑量接觸射線、亂用藥物,患有糖尿病等因素有關。
患兒表現缺損較小常無異常表現,如缺損較大多於生後1~2個月後出觀呼吸困難、麵色發青、吃奶嗆咳。
消瘦、多汗、乏力,稍微活動後便會氣短。
反複患感冒、肺炎。
說話聲音嘶啞。
嚴重時出現心力衰竭。
胸骨左緣第3、4肋間聽到響亮的“夫夫”樣雜音,象吹風一樣,將耳朵貼近小兒心前區就能聽到,用手觸摸時有過電一樣的振動感(貓喘)。左胸脯隆起。
X線檢查心髒向兩邊擴大、肺紋理增強。
心電圖有異常改變。
超聲心動檢查兩心室間的隔有缺損。
治療辦法選擇適當時機手術修補缺損。
護理要點適當地參加戶外活動,建立合理的生活製度。合並呼吸道感染和心衰的要臥床休息。平時要盡量保持安靜,不宜過度興奮或恐懼,以免加重心髒負擔。
給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飲食,每次進食不宜過飽,小嬰兒喂奶時要慢,或用小勺耐心地喂。
沒有明顯的發紺和心衰者可按時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各種傳染病。
患了扁桃體炎,齲齒要及時治療,摘除扁桃體、拔牙或其他手術時,術前術後都要充分應用抗菌素,以免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
避免受涼及與感染病人接觸以防肺內感染。
預防措施懷孕早期(頭三個月內)要避免病毒感染或過多地接觸射線和放射物質及亂服藥物。有病時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避免高齡妊娠,以防孩子出現先天愚型和先天性心髒病。
二、房間隔缺損本病是常見的先天性心髒病之一,是由於胚胎時期左右心房間隔發育缺陷形成缺損所致。與母親懷孕早期病毒感染或亂服藥等因素有關。
患兒表現初生後及嬰兒期多無異常,隨著年齡增長症狀逐漸明顯。
生長發育緩慢、消瘦、易疲乏、少動及活動後氣短。
劇烈哭鬧、患肺炎或心衰時,有顏麵發青。
反複患感冒和肺炎。
左胸脯常高出,胸骨左緣第2、3肋間,能聽到心髒雜音和第二心音亢進,心音分裂明顯且固定,在吸氣和呼氣期無改變。
X線片見心髒增大(主要是右心大,肺血多)。
超聲心動顯示有房間隔缺損。
治療辦法症狀明顯、心髒已擴大或多次出現肺炎、心衰者應早期手術治療。一般情況可在年齡稍大適當時機手術治療。
護理和預防參見室間隔缺損節。
三、動脈導管未閉本病是由於連接肺總動脈和降主動脈之間的導管生後沒有及時閉合所致。也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心髒病之一。
患兒表現導管較細可無症狀或症狀很輕。如導管粗,異常分流多則會有:經常咳嗽、無力,易出汗、心跳或有聲音嘶啞。
易患感冒和肺炎。
消瘦、胸部輕微變形,在胸骨左緣第二肋間能聽到粗糙、響亮、連續性的機器樣雜音。
輕輕按壓指甲床可以看到毛細血管跳動。
量血壓時脈壓差增大。
部分病兒有顯著肺動脈高壓者,可出現下半身青紫和杵狀指。
X線檢查晚期可見左心增大,肺血多。
超聲心動發現未閉的導管。
治療辦法部分病孩可能自己愈合。
根治性外科手術,將導管結紮或切斷。理想的手術年齡是3~10歲。
護理和預防(參見室間隔缺損)四、竇性心律失常本病是指由於竇房結(正常心髒的起搏點)的原因而引起心髒的激動頻率、起搏情況或激動傳導的異常。常見的原因有貧血、先心病、風濕熱、心衰、甲亢等;正常兒童、運動員、傷寒、顱內高壓等可出現竇性心律過緩;竇性心律不齊是小兒時期的正常生理現象,在發熱、運動或服阿托品後,就會消失。
患兒表現心率過快:嬰兒心率超過140次/分;1~6歲超過120次/分;6歲以上超過100次/分。
心率過慢:嬰兒心率小於100次/分;1~6歲小於80次/分;6歲以上小於6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