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發現嬰兒的疾病,作適當的處置,是十分重要的。母親應當在平時仔細觀察,注意是否有下列異常現象。
一、精神好壞嬰兒得病後精神會變壞,因此可用精神好壞來判斷是否患病。
俗話說“與其看大便,不如看臉色”,嬰兒即使有拉稀的現象,但臉色、精神很好的話,便不會是重症。嬰兒的大便有時會因生理因素變得比較柔軟。此外天冷或其他生理原因也會造成鼻塞。但如果因為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而造成的鼻塞或咳嗽,精神就不會很好了。
一般狀態下的觀察咳嗽:嬰兒有時會因為氣溫變化而發生咳嗽。但是如果咳嗽嚴重,半夜咳醒,咳嗽的同時有嘔吐等情況,應請醫生檢查。如果精神很好,咳嗽情況不太嚴重的話隻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再作觀察即可。
嘔吐:有時睡覺時翻身,或運動之後會有輕微的嘔吐,這種情形不必擔心。如果持續不停地嘔吐,臉色變青,精神非常不好的話,應請醫生檢查。
腹瀉:有的嬰兒因為體質上的原因,大便會變得柔軟。有時會混有顆粒,或變成綠便,或混有黏液,也就是所謂的拉稀。但是隻要精神很好,不發燒,一天排三四便次的話,就不必擔心。如果精神不好,沒有食欲、發燒、拉稀,則即使每天隻有三四次,也應注意。
臉色:生病的時候臉色會變壞,剛開始發燒時臉色會變得通紅。臉和平常不同時,應當注意是否患了疾病。
體溫:將嬰兒的衣服脫光,仔細觀察身體。許多傳染病的初期,會出現紅疹。
發燒抱著嬰兒如果感覺很熱,應當及時測量體溫,如果發燒,就應當視作是疾病的開始。
健康狀態下的嬰兒體溫,在黃昏時分達到37.4℃、37.5℃是很平常的。如果精神很好,達到37.5℃左右,也可視為一般的熱度。
尤其在炎熱的季節,或水分不足時,即使沒有患病,也會出現短暫性的發燒現象。
二、呼吸嬰兒在哭泣之後、洗澡之後、活動之後、哺乳之後,呼吸或脈搏都會稍微加快。
睡著的時候如果呼吸急促,把手放在胸前可以感到心髒“撲通撲通”地跳動,這可能是開始發燒的現象。應請醫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