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說道:“咱們教中多是鐵錚錚的好漢,盡管被中原門派稱為魔教,隻因行事途徑不同,但未必做過甚麼愧於天地之事,更不有違大義,而名門也非人人向善,有些做起惡來口蜜腹劍,手段陰險狡詐,咱們走自己的路,讓旁人說道去罷!”
明教諸人心中頗為激動,這幾句話正落中他們的心坎兒,世人隻道他們為魔教,卻何曾想到眾兄弟仗義行俠,重情重義,今日被教主洗脫俗世罵名,縱然不被世人接受,但有了這幾句話,縱為他肝腦塗地也再所不惜了。
黃藥師父女、周伯通等人也在思考他的話,當然性格與識見迥異,所得出的感受與結論自是有別,即便任何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有好壞善惡之別,可見立場不同,行事看法各異。
黃藥師聽了這些話,大有同感,更覺得龍駿如同知己一般,甚對脾胃。
黃蓉心想:“他天性不愛拘束,放蕩不羈,與爹爹倒也相近,難得英雄年少,新穎獨到,竟有這般識見。”
郭芙則心道:“大魔頭蠱惑人心,這不是明顯要跟武林作對麼?”
武家兄弟對望一眼,擔心芙妹被他氣概所打動,眼神互相,似道:“怎麼辦?”
龍駿施令道:“除厚土旗外的銳金四旗教眾,負責召集本教兄弟,三日後彙聚一起,去向紫竹山莊韃子公主要人,若她不痛快交人,咱們便踏平紫竹林,一把火燒了山莊,擒住姓淩的公主給清兒出氣!”眾人精神大振,一哄應諾,紛紛領命行事去了。待五行旗眾人散去後,韋雲飛則留下來,將明教的教義宗旨、教中曆代相傳的規矩、明教在各地分壇的勢力、教中首要人物才能性格以及此番踏入中原要做的幾項大事說與他知曉。
龍駿默然記下,心想:“本教要抵抗蒙古大軍倒是頗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氣概,至於與少林派爭鋒卻不易辦到,少林被譽為武林泰山北鬥,千百年來無人動撼,上次與神僧苦鑒禪師交手,對方毫不費力便將他的攻勢盡數化解,天下武學少林正宗,果然名不虛傳!”
韋雲飛誠摯道:“聽聖姑說,教主已為上任石教主報了仇,除掉了西毒歐陽鋒,本就應出任教主之位,教眾曾在東歸之時立下重誓,誰能殺死歐陽鋒替石教主報仇,誰便是第三十二代教主,屬下曾領五行旗去過白駝山莊,可惜歐陽鋒十多年來從未回去過,白駝山莊早已湮成廢墟,幸而天網恢恢,終被教主所除,也算一種業報。”
龍駿疑問道:“明教雖是源起西域,但傳入中原後已同化,為中原世人所接受,何以與整個武林結下這麼多梁子?聽清兒曾道大宋朝廷也曾派兵圍剿過本教,這由是何故?”
韋雲飛歎道:“據古籍載,古波斯人摩尼教,傳入中原吸收佛道兩教的部分教義,在民間傳布後,便如一種宗教組織,雖在唐會昌三年禁斷,但仍在江、浙、閩一帶秘密流傳,北宋年間流寇四起,官逼民反,北有魯地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南有方臘領導明教自立為王,雄占一方。
“北宋朝廷政局動蕩,後來太蔚高裘老賊獻計招安,收攬了梁山一軍歸附朝廷,用來對付明教義軍,鈺蚌相爭、漁翁得利,朝廷坐山觀虎鬥收拾殘局,方臘義軍被撲滅,部分教眾被迫無奈退到昆侖深山中,建立了總壇從此深居西域,而梁山好漢卻也元氣大傷,一百單八將死的死,傷的傷,回京城複命時頭領不足三十幾人,後來被朝廷密昭除去宋江,雙方義軍就此失敗告終,但昏君畢竟是昏君,金賊趁機入侵大宋,靖康之變俘虜了徽宗,丟掉了半壁江山,唯剩當世南宋苟延殘喘了。”
龍駿心下凜然:“原來方臘竟也是曆代明教的教主,沒想到差點將本教連根拔起的對手卻是梁山泊的好漢。”歎道:“倘若梁山英雄不接受招安,豈不可以與明教共同對付金賊,也不致於山河淪陷了。”
韋雲飛恨道:“誰說不是來著,明教高手如雲,五旗軍勢如破竹,宋軍望塵莫及,但對付梁山的好漢時,唉,可惜……可惜……方教主武功蓋世,但當時雙拳難敵四手,玉麒麟盧俊義、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浪子燕青哪一位不是江湖一流的高手,最狠的莫過行者武鬆,此人被方教主砍去手臂,殊料他斷臂後威力更猛,竟單臂擒住方臘,若是兩股義軍共同抗金,也不至於成了亡國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