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2)

韋蝠王道:“不錯,教主對付老和尚,咱們對付小和尚,倘若禿賊人多勢重再步什麼陣法,本教的五行旗數萬人齊上,豈會推不倒這座千年古刹?”

龍駿想到心禪七老的一指禪功,不禁一歎,七位枯禪高僧的功力縱是不及百損道長、金輪法王這些人的級別,卻也相逾不多,遠勝過陽敬軒韋蝠王兩籌,七位老禪師靜坐枯禪、參悟佛道,佛法精湛,內勁雄厚,尤其七星玄妙,心意相通,對方意思不必言說,七人自可感應得到,這等同七人成一體,一體化七人,故名心禪,試想每人四十年內功修為,當世奇人內功再強也深不過七人內勁疊加。

憑己一人之力脫身容易,但要破陣卻終嫌不足,即使加上三位法王、光明使者、三散人齊上,眾多聯手也絕難討好,除非孤拋一擲,抱著兩敗俱傷的心態,一落場就痛下殺手,隻要施全力斃掉兩人,其餘五老則不難對付,但如此大傷和氣,決不可如此。

幸而七位禪師有言在先,隻要我向方丈言明相求,得方丈允許,便可攜手帶清兒離去,雙方不動幹戈,化解明教與武林的恩怨,正是我所希望的。

三人見教主兀自出神,臉色正潤,真氣流動,溶溶月光下,倒似被佛門點化過的靈寶之氣,顯然內功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均想:“當年石教主在世,內功深厚卻遠遠不及這位少年,可知龍教主年紀雖輕,但天賦異稟,在武學上占盡先機天份,換作旁人就是苦修一輩子,也未必將一門上乘武學練成。”

龍駿環顧三人,說道:“放心吧,明日咱們進寺拜會主持方丈,務必說服老禪師念在佛門慈悲為懷,答應放清兒下山,否則……我也顧及不那麼多了。”

他心下尋思:“驅除韃虜,對於我這未來人而言,並沒什麼實質意義,反而搭救心愛的女人高於一切,因為民族利益經過曆史的發展,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為大勢所趨,很難分出對與錯;而刻骨銘心的愛情卻能跨越千年時光,古今相戀始終堅貞不渝,我不來管曆史到底是何發展,隻要斯守自己所愛的人,不論古今時空都是一種幸福的存在。”

此際雲開月現,滿山皆明,他望了望天下的半彎月牙,心中不禁又掛念起另一個女子,伊人的名字正代表著他此時的心情,她是否也在一處幽靜之所,對月撫琴呢?

正道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次日清晨,龍駿帶領陽左使、明教三法王三散人、天地四門高手及銳金一旗共一千餘人,列隊等上少室山,其餘四旗兩千餘人則在山腳鎮守,倘若事有變故,煙火為號,四麵響應猝然攻進寺內救人。

少林寺矗立在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寂靜的山林中,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天竺僧人跋陀落跡傳教而興建的,但少林得以名揚天下,成為禪宗祖庭和武林領袖,千年來江湖上號稱“長勝不敗門派”,卻緣於另一位天竺高僧菩提達摩。

龍駿曾在少林寺盤恒三個餘月,翻閱無數佛經典籍,對這馳名中外的千年古刹由來與發展有所熟悉,當下向部屬講解著慧可斷臂取義和達摩麵壁的典故,教眾聽後無不對慧可之舉甚是佩服,至於達摩的武功境界,當用天人境界來作解釋。

半個時辰後,已從山腳走上北麓山峰,少林寺中早已接到明教拜山的帖子,天鳴帶領著羅漢堂首座無色,達摩院首座無相,以及數百武僧、千餘群雄聚集在寺前山亭旁,列開陣勢,不但群雄個個眼光凶狠,欲報親朋殘死之仇,便是少林弟子也是目眥欲裂,滿臉憤容。

龍駿環顧群雄門派各異,有許多人紛紛拔出兵刃戒備,群雄麵麵相覷,雖對魔教恨之入骨,但見對方人數眾集,高手如雲,心生懼意,一時不敢妄動,肅然無語。

龍駿倒沒有將這上千人放於心上,麵對數千群雄虎視眈眈仍瀟灑自如,抱拳道:“明教龍駿,率領教中光明使者,法王散人風雷四門及銳金旗,有事登寺拜訪,求見方丈神僧。”

天鳴合十行禮,慍道:“龍駿,苦鑒師伯曾傳功於你,醫治你身上寒毒,任你翻閱本派佛經與武學典籍,算將起來,少俠與本寺頗有淵源,可是有的?”

陽敬軒、韋雲飛諸人聽他稱自己教主不作“龍教主”反而直呼名諱,顯然未能把本教放於眼中,又在群雄麵前提到傳藝之事,均想:“堂堂教主何等人物,武功蓋世,豈會受少林之藝,這不是故意在天下英雄前落本教的麵子麼?”

不料龍駿知恩感懷,念及苦鑒授於易筋經和驅毒之恩,常感激於心,歎道:“正是,佛門廣大,隻渡有緣,晚輩與苦鑒確是有緣,承蒙禪師厚愛,救我性命,又讓在下領悟到少林武學精髓,龍駿銘記於心,不敢有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