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院士評選(中)(1 / 2)

眾評委聞言愕然,坐在最中間的主評委笑道,“這個稱呼倒是挺別致,隻是我們這些人都是無神論者,又一心撲在科研上,沒有修仙學道的興致,實在當不起趙顧問這一聲道友。”

趙毅也笑道,“秦漢時期的王侯將相如果看到現代的武器機械,未嚐不會引為神跡。是他們不夠聰明嗎,當然不是,隻不過是因為了解的少罷了,世人敬神也是如此。說起來,貧道恐怕是在場所有人中最不敬鬼神的了,天神地祈出我門下,我如何會敬神?”

“你倒是長了一副伶牙俐齒,難道想勸我們信教嗎?年輕人,這些歪門邪道幫不了你什麼,搞科研,還是要拿成果說話的。”江楚出言諷刺道。

他這是直接抓住趙毅沒有任何科研成果的把柄大做文章,力求把趙毅扼殺在評審環節。

這次院士評選江楚其實是提名了自己一個同門學弟的,奈何這位學弟連遴選都沒過,就被了刷下去,頂上來的候選人正是趙毅,所以江楚一直對趙毅心懷不滿。院士評選開始前,某些方麵的代言人來找過自己,讓自己在這件事上發發力,將趙毅壓下去。這正合江楚心意,他本就憋了一肚子火,這下子發泄怒火和賺取利益兩不耽誤,於是就直接應承下來。

浩劫之後,通信網絡失去維護,互聯網也隨之崩潰,基地市之間僅存的少數深埋網絡,全部被聯邦政府征用,留給民用的隻有各基地市局域網。由於末世中聯邦政府采用的是計劃經濟體製,所以各市網絡由基地市市政府統一調配,這就意味著民眾接受信息的渠道局限在政府提供上。

信息產業的不發達導致了基地市居民極度渴望獲得外界消息,所以哪怕僅僅是一個枯燥的院士評選,也吸引了超過兩成的基地市居民在電腦電視終端觀看。

看到趙毅身穿道袍參加評選,網絡上的基地市居民簡直炸了鍋,浩劫之前的娛樂精神似乎又死灰複燃,聯邦科學院的網絡論壇幾乎給擠爆了。有力挺趙毅的,有罵趙毅神棍的,還有一些記憶力超群的,把趙毅曾經是聯邦通緝犯的事情又翻了出來。

還沒等趙毅出口反駁,主評委卻替他說話道,“科學與宗教並不是簡單的對立關係,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所謂道法道術當做一種科學來研究呢?科學是研究這個世界運行規律的方法,隻要道法和道術是可證偽的,是能夠被驗證的,那它就可以作為科學的一部分。”

趙毅在心裏樹了個大拇指,同樣是院士,看看人家主評委這是什麼心胸,江楚這廝明顯站位就不夠高嘛。

他掃了一眼主評委身前的座簽,點頭稱是道,“黃長閣院士所說深得我心,科學技術自從十七世紀蓬勃發展以來,幾乎都是被社會需求倒推著走的,它確實也達到了解放生產力的目的。但是,科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解決問題上,它更應該追求一個終極目標,那就是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本質。

多少科學前輩為了這個目標奉獻了一生的精力,他們堅信我們所處的自然界必然是有秩序的,其內部深處必然有一個簡單的規則,而科學的目的就是了解這規則。實際上,貧道在追求和他們一樣的東西,我把這種規則稱之為——道。”

趙毅的話引起了在座院士們的共鳴,大家突然覺得這個一身道袍的年輕人順眼了許多。也對,如果宗教放棄了人格化的神,而願意把非人格化的規則作為信仰目標的話,那它為什麼不能成為科學的一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