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邵年的計劃得到了聯邦政府決策高層的鼎力支持,各分院對喪屍的研究確實進展緩慢,急需整合科研力量,以期實現革命性突破。
最新成立的聯邦科學院喪屍研究實驗室,無論實驗器材還是人才支持,都是聯邦最高標準。13個院士的黃金組合,國家財政不計血本的投入,其他各單位的全力配合,讓於邵年深知外界對自己的期望之深。
除趙毅外,其他12名院士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經過於邵年親自挑選,絕沒有江楚那樣的濫竽充數之輩。日常研究就由這些人在進行,趙毅平時忙著修行,每過兩天去實驗室點個卯,再從屍道角度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就可以了。大家知道趙毅不是正規科班出身,倒也不計較他的曠工行為。
聯邦政府終於還是下定決心開始正式圍剿喪屍,保險起見,先由第一軍區第24集團軍在遠離各基地市的商都進行試點圍剿。
趙毅深知現在才著手圍剿恐怕為時已晚,24軍可能得吃幾個大虧。但自己雖然身為安全部特別顧問兼聯邦科學院院士,卻遠遠沒有影響聯邦戰略決策的能力,所以隻能象征性地提了一些反對意見,不過稍盡人事而已。
唯一讓他有所擔心的就是,劉作宇恰好調到了24軍,也在出征部隊名單之中,隻怕前路有些坎坷。他也曾掐指推算,但天機茫茫,絲毫推算不出劉作宇的吉凶,隻得多煉製了一些保命符籙交給劉作宇,再三叮囑他萬事小心。
這一日趙毅正在打坐,突然接到於邵年的電話,讓他盡快趕去實驗室,有事情要商量。趙毅急匆匆換好衣服,出門坐上了科學院來接他的專車。
喪屍研究實驗室說是實驗室,其實是一個以實驗室為主體的大型科研院所,趙毅趕到的時候其他12個院士已經在會議室等他了,氣氛有些凝重。
“出什麼事兒了,你們怎麼這麼嚴肅?”趙毅一頭霧水。
於邵年道,“還是我來說吧,小趙,你前些天提交的報告得到了24軍方麵的證實。商都確實出現了大量新型喪屍,給圍剿行動帶來了極大阻力,24軍進展緩慢,戰鬥減員已經超過4000人。我們現在任務很重,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搞清楚新型喪屍的特質和弱點,給前線部隊提供作戰參考。”
“新型喪屍,您說的是伏屍吧。”趙毅有些恍然,“伏屍不是早就出現了嗎,我記得實驗室還進行過相關實驗呢。再說了,伏屍雖然能夠對裝甲車造成傷害,但在坦克集群和空軍壓製下,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吧。”
於邵年沉默不言,遞給趙毅一份最新的內參消息,上麵鮮紅的“五級絕密”字樣甚是刺眼,下麵還附有一行小字,“僅限科學院院士參閱,閱後收回”。
24軍奔赴商都之前,軍方曾經進行過嚴密的論證,在戰術模擬中,坦克集群其實並不是作為決定性力量出現的。
軍方製定的作戰模式是以遠程打擊和空襲為主,奉行不接觸作戰原則。先用遠程火力對喪屍聚集程度五級以上的區域進行定點打擊,再出動空軍對商都市區進行地毯式轟炸。在消滅了大部分喪屍的前提下,再由裝甲部隊進行推進圍剿,其中裝甲部隊以機動性強的輕型裝甲車為主。
按說這種作戰模式經過仔細論證,是可行性極高的。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喪屍以數量取勝,既不能遠程攻擊,又沒有飛行能力,最關鍵的是,喪屍還沒有智力,根本不可能像人類一樣布置戰術,隻能一窩蜂的當靶子,再容易清剿不過了。
在24軍出征之前,軍方各個派係幾乎都把這次圍剿當成軍功之旅,各種托關係找路子,往24軍塞人。大家都覺得隻是去商都轉一圈,就能混個軍功,簡直太劃算了。
作戰失敗?犧牲?怎麼可能!七八萬人的重裝集團軍圍剿連智商都沒有的喪屍,既有遠程火力支援,又完全占據製空權,簡直比吃飯喝水還要輕鬆。喪屍可怕那是對普通人和小股部隊來說的,麵對以萬人為單位的基本戰役軍團,即便喪屍數量超過集團軍百倍,那也必須得跪。
為了爭奪首戰資格,24軍內部紛紛嚷嚷,爭破腦袋,呼聲最高的當然是高炮旅和導彈旅了。不過最後這個首戰資格卻落在了聯邦空軍陸基洲際導彈部隊手裏,該部隊摩拳擦掌,甚至喊出了“首戰即決戰,一舉定乾坤”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