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基地市中一直暗潮湧動,即便是最不敏感的人,也能感覺出要發生什麼事情了,而且事情一定與商都戰事有關。
商都戰事越來越讓人看不懂,最開始的時候,所有媒體都認為24軍一定會以摧枯拉朽的姿態橫掃商都,剿滅盤踞其中的近千萬喪屍。有些樂觀者甚至認為,戰爭會在24軍大部到達豫州省之前結束,因為陸基洲際導彈部隊會搶先一步用導彈把商都犁成一片焦土。
24軍出征之後,不知是因為前線消息閉塞,還是因為政府隱瞞,京都基地市一度失去了關於商都戰事的消息。
沉默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一條爆炸性的新聞橫空出世——商都戰事不利,導彈失效、空襲無果,戰事陷入膠著,不過24軍仍然占據主動。
在這條新聞被披露之後,隨即傳出了當事媒體負責人被免職的消息,其餘媒體集體失聲,輿論再次沉寂下來。雖然不見官方消息傳出,但民眾的議論卻在私人場合及網絡上持續發酵,義憤者有之,恐懼者有之,樂觀者亦有之。
時隔半月,聯邦政府終於發聲,《京都基地市日報》獨家刊載了相關的戰地紀實文學,對24軍高炮旅旅長進行了全方位敘寫報道,以整整兩頁的篇幅完整塑造了一個臨危決斷、百死餘生的英雄形象。
大家對這個叫吳俊明的大校旅長並沒有太過留意,他們關心的是報道中透露出來的其他信息——圍剿徹底失敗,24軍陷入屍潮重重包圍。
沒等大家費勁分析猜測,《浩劫反擊時訊》就發表專欄文章,詳盡的記述了24軍入豫州省之後的戰爭經過,並預估了24軍的戰損。
高達六成的戰損極大的刺激了基地市居民敏感的神經,時訊專欄評論員尖銳地批判了24軍軍部的指揮失當,甚至提出了整建製取消24軍的口號。
各方媒體聞訊而動,紛紛發布最新的戰況實錄和評論員文章。24軍傷殘戰士帶回來的全息記錄材料成了搶手貨,全息視頻中浩無邊際的屍潮再次喚起了基地市居民對喪屍的恐懼,他們意識到,京都基地市或許並非世外桃源,在千萬級數的屍潮圍攻之下,它很有可能如申城一般陷落。
悲觀情緒和失敗主義在基地市內蔓延,有些居民開始自發前往國會大樓示威遊行,譴責清剿行動。這些人聲稱,商都市區內的屍潮很有可能潰散至各基地市,造成更大損失。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明眼人早就看出了一係列報道中暴露的關鍵問題。
末世之中,聯邦原本的傳媒企業隨著浩劫的到來全部煙消雲散,現在基地市所有的媒體都是由聯邦政府掌控的。一直以來,所有媒體在主流事件上都能保持觀點一致,充當著聯邦政府的發聲工具。但這一次明顯不同,大部分媒體隱隱分成兩派,互相之間競相拆台,所持觀點大不一致,另外還有不少小媒體渾水摸魚,攪得輿論風起雲湧。
《京都基地市日報》是聯邦政府新聞社的主要媒體,影響力極大,而《浩劫反擊時訊》隸屬於戰備委員會,軍方背景深厚。兩大傳媒對商都戰事的不同意見,幾乎可以認定為是政府部分派係與軍方部分派係的利益分歧。
明麵上的報道依舊以各方評論為主,時事新聞很少,看來是各方都在等待決定性的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