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圖書館裏的戀情(上)(1 / 3)

第06章 圖書館裏的戀情(上)

原本並不相識的他倆,因在圖書館巧遇,又在校外酒館相聚;一席便宴,一番剖心置腑攀談,隨便成為知己。因書結緣,感情迅速升溫。可待欲定終身時節,生活卻給他們開了個天大玩笑------ 經驗告訴我們:一所大學的圖書館規模及“館藏”程度;當然還有讀者(師生)群體,閱讀圖書文獻積極性及效益,同這所大學的教學質量及科研學術氛圍不無關係。MN省文理綜大本世紀初新遷址的“魯迅圖書館”,位於龐大校院東北一隅。總占地三千平米,總建築二千平米;是一座九層高的連體鎖型大樓。其藏書近千類百萬餘冊。如此規模的一座圖書寶庫,不敢說在國內,起碼在本省範圍堪稱一流。那麼師生讀者群體的閱讀積極性,及讀書效益又究竟如何呢?僅從每日早晚及上午課間操,下午課外活動等四段開館時間,進出大門的擁擠人流;“借書處”排的長隊;閱覽室座無虛席的景象看,便可見一斑;而館內每天發行的內刊《讀者心聲》,已祥實反應出閱讀效益。早在母校津水縣高,接到文理綜大《新生錄取通知書》後,曾於該校畢業,分至縣高教書的鄭壬君班級語文老師邵仲易,那天專門將鄭壬君叫到教研組,認真叮囑說:“你是咱這一屆的優等生;能考入省文理綜大,成為我新校友,俺深感欣慰榮幸。綜大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全省前茅自不必說。更有它那一流文史哲、博物、圖書‘三館’。在省內絕對一流。如果剛入校功課忙無暇顧及,文史與博物館可暫且不去。反正那些都是些錦上添花的邊沿知識,早晚學到都一樣。唯有這圖書館,即便功課再忙,這圖書館卻是非去不行。常去圖書館它會給你紮上求知的翅膀。打個比方:去不去或去多去少圖書館,就似城市人和鄉村人的最大差別。”

壬君出身於鄉村農民家庭,平時最反感別人用城市和農村的標準來衡量人。但今明知邵老師僅是以此作比,毫無他意;亦完全是為自己考慮;所以他不僅毫沒在意,且還虔誠表態:報到入校後,無論功課再忙,亦要接受老師建議常去圖書館讀書求知------

但這人啊,總是想得多落實的少,算處不打算處來。自入校報到正式進班學習以來,已近三個月了,每天總是七事八事,反竟把個最關緊的事——去圖書館借書看書,忘置了腦後!直到有天在課堂上,前一天剛學過的課,有幾個同學回答教授提問竟能對答如流;而另幾位同學似掌有神筆馬良,教授頭天布置的小論文,要求周內完成即可;但他們周四便交上了。故前回答提問及現提前上交論文的同窗,一時間竟使鄭壬君佩服得五體投地;還表示定要犧牲周日,親找有關同學拜師學習。最終還是本班另個同學,揭開了那些同學發揮超前的謎底:原來都是圖書館的資料幫了他們大忙!聽至此鄭壬君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清楚明白淺顯易懂的普通道理,卻被自己一時忽及。俺鄭壬君本非笨人,初高中時次次考試均在班級年級名列前茅;如果俺也去圖書館進一步接受熏陶,還不信會落在那班回答提問對答如流,撰寫論文一蹴而就的同窗們後頭。

於是乎,便從當天下午課外活動開始,一貫好學深鑽的好學生鄭壬君,當即如魚得水般,一頭又重新潛入圖書館知識的海洋。亦正因他這一“潛入”,除了獲取在整個中學時代,包括大學課堂,都不可能包攬得住的,新鮮紛紜的各類知識之外,他竟取得更重要的意外收獲:收到了成年後令人心馳神往的“初戀”成果。

仍就是這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一個“大一”的新生蛋,初次來到這巍峨喧赫氣勢磅薄的、重點大學圖書館,就極似《紅樓夢》中劉姥姥進了賈府大觀園,看不完的新鮮景,聽不盡的稀奇事。但鄭壬君畢竟不是村嫗劉姥姥,他是新時代的大學生;他來此不是聽奇觀景的;他是來挖掘知識寶藏的;所以登上藏書樓後,便隨著搜尋好書的人流,一頭紮進巨大的書庫。這浩如煙海書的世界,讓他初一觸及便深感眼花撩亂目不遐接。於是,他便根據書櫃上不同的金屬標牌,來查尋自己所需要的圖書。也可能是終於找到一本自己最喜愛的圖書欣喜激動;亦是因初來尋書缺乏經驗,一時間頓感手忙腳亂,一不小心竟將書架上一摞圖書掀翻掉地;隨在靜宜的書庫中發出“騰”聲巨響;不僅頓時驚動了書庫內正查書人目光;更讓相鄰閱覽室內,正埋頭書內人一片驚慌,齊向這邊張望;盡管為安靜沒人發問,但人人臉上都明顯浮上一大問號:出了什麼事?誰這麼不守公共秩序?圖書掉地響聲亦驚動了坐門口登記借書女管理員,聞訊急慌忙跑過來查看。此時因碰掉書心慌意亂的鄭壬君正蹲地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