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口是心非(2 / 2)

安娜剛打完電話,嚴部長敲門進來了,他還沒坐穩,就與向蘭和安娜直接進入了主題。

嚴部長說:有點新情況,所以過來跟你們碰一下頭。

安娜:什麼新情況?

嚴部長:是這樣的,市委對‘東方廣場’項目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別大,所以就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紅,產生了一些議論,有人還反映到省委去了。

安娜:啊!那是什麼意思呢?

嚴部長:也不要緊張,人多心雜嘛,正常情況。我們部長正在做協調工作,還專門谘詢了市政府經濟研究室的人。因此,我們對項目方案又做了新的補充,就是增加了‘走出去’和‘引進來’這兩個方麵的內容,形成國際化文化藝術交流的題材。這樣,既能增強項目扶持政策的合理性,又能享受到更多的稅收照顧。

向蘭:國際化?具體的怎麼做呢?

嚴部長:我們了解過了,有些中外合資企業或者外商獨資企業,實際上就是中資企業,隻不過戴了一副外資的麵具。比方說,你們東方學院或者王老板的企業,可以先到美國投資注冊一家大型文化公司,然後再以這家美國公司的名義來內地投資做項目。這樣就同時滿足了‘走出去’和‘引進來’這兩個政策支持條件,能夠得到省市兩級專項政策資金的支持,並且還能上報中央有關部門,申請國家財政補貼。

安娜不解地問:我們的各級政府,都這麼有錢?

嚴部長:政府還真是有錢,以前我還不知道,這次通過搞項目論證,我才明白,我們全市的財政收入,有一半來自土地出讓。所以啊,政府支持開發項目,尤其支持大項目、好項目,由此形成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良性循環。

安娜窮追不舍:我還是不懂,如果政府給‘東方廣場’項目那麼大的政策優惠,那政府的財政收入不是少了很多嗎?比方說,土地出讓金不是損失嚴重嗎?

嚴部長:這個,你要從兩個方麵來理解:一方麵,正因為地方財政充裕,政府才有能力扶持‘東方廣場’這樣的重點項目,以此改善我們的城市形象和投資環境,帶動更多的投資,推動城市建設和開發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麵,大型項目和標誌性工程,除開經濟意義之外,它還具有不可小看的政治影響和社會意義,成為地方領導班子工作政績的重要標誌。

安娜:嚴部長,你剛才所說的比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寫的更深刻、更生動。

嚴部長:呃,對了,這就是政治,懂嗎?有些話,可以在口頭講,但不宜變成文字。

安娜:哇,那不是很累人啊?

嚴部長:把它當作是一種生活方式,適應了就不會覺得累了。我們每天都在改變著生活,生活也在改變著我們,適者生存啊。

安娜:那——如果不願意適應這種生活呢?

嚴部長:現在,社會的包容性是越來越強了,大家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安娜,你還年輕,選擇的機會還有很多。我呢,人已在廟堂,進退不由心啊。

安娜:嚴部長,打個比方,如果你現在有選擇的權力,你想要怎麼選呢——江湖還是廟堂?

嚴部長:安娜,你這是個陷阱問題。不過,我還是願意選擇廟堂。

安娜:為什麼呢?

嚴部長:在廟堂裏衣食無憂,並且可以活得有尊嚴。江湖上就不同了,每走一步,不是求爺爺就是拜奶奶,活得更辛苦啊,你說是吧?

“我?”安娜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