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的民國督學
湖南故事
作者:蘇紹泉
兒時的我就讀於湖南醴陵縣城第八保國民初級小學,校舍為明清古建築圓同寺,俗稱觀音廟。樓台亭閣,花草樹木,古香古色,占地約5000平方米。教師7男1女,學生200餘人。是縣城數一數二的模範小學,已有百年辦學的曆史。當時曾被教育機關定為一個督學巡視點,一位曾姓的督學常在這裏走動。
曾督學上“最後一課”
當年初小隻發給國語、算術兩科教材,唱歌、圖畫、體育、勞作等諸科內容,均由教師自行策劃。老師不留家庭作業,隻有作文除外。學校日有朝夕兩會,周有周末文藝。學生健身,男生自帶鐵環、陀螺、彈弓、水槍以及自製棉質小排球;女生踢毽子、跳繩等等。
我們的老師是一群高中、中師畢業生,生活清苦,穿著樸素,8個人寒來暑往圍著兩張球桌備課批改作業,用的是毛筆。記得教師們的教鞭上都寫著一行赫赫信條:“板子南山竹,不打書不熟!”但隻有肖先生的教鞭保有“絕對權威”,因為他是“訓育主任”,他的竹鞭上端開了叉,打手心一響二痛三夾肉,我因調皮吃過兩板子,味道確實名不虛傳。
1944年4月上旬的一個星期六,縣教育科曾督學又早早來到我們學校視學。他高個,鼻梁上架著一副銅框眼鏡,中山裝,平底皮鞋,約莫40歲,儼然一派學者風度。他喜歡問我們對老師有什麼看法,或問我們長大了做什麼。他和老師們打得火熱,個個豎著耳朵聆聽他的講話,我們常去偷看。
當日下午又有周末文藝演出,師生同台獻藝,吸引了四周居民前來湊熱鬧,把操坪擠得水泄不通。這回王秀貞老師最後一個出演壓台。她身著紅色小旗袍,深深一鞠躬,博得陣陣掌聲。她的第一首歌是《四季歌》,怒喝日本“無情棒”打斷了中國人民的和平勞動。唱完後,她清一下嗓子,乘勢指揮全場高唱《義勇軍進行曲》,憤怒的歌聲劃破長空,傳徹四方,激情的肖主任帶領大家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還我河山!”
這時曾督學快步走上講台,為我們做“一定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熱血演講。他上台就說:“同學們、老師們、各位父老鄉親們!今天我們大家來算一算,這幾年,日本飛機飛到我們縣城上空,向我們頭上投下了多少顆炸彈?炸毀了幾條街?炸塌了多少間房屋?炸死了多少人?我們的中小學是在炸彈的威脅下上課,是在警報聲中讀書。今天如果發了警報,我隻能到對麵山頭上找你們!”
他勻了口氣,大聲呼喊:“盧溝橋事變以來,不到七年功夫,日本人已經占領了我們大半個中國,一國之都的南京也被日本兵踏平!七年來,我們死了多少同胞,十萬!百萬!千萬!你們已經讀過都德的《最後一課》,一個美麗的法蘭西共和國,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強盜滅亡了,我們的祖國現在同樣麵臨著被日本法西斯滅亡的命運!武漢失守了,武漢在哪裏?在湖北!緊靠著我們的湖南,不久我們就會從這遠處聽到敵人的炮聲,戰火已經燒到我們的眉毛尖上來了。我們每上一堂課,包括今天我曾某人的這一堂課,都可能是‘最後一課’!”
我們怎麼辦?他稍停片刻,接下去說:“今天上午有幾個同學說,他們長大了,要拿起武器去當兵,殺死那些日本野獸。人小誌氣高,很了不起!我們就是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用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就是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同敵人血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