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提案改變“龍須溝”
同舟共濟
作者:葉曉楠
新中國成立後,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夫人、民革中央的領導成員李德全(1896-1972)成為共和國首任衛生部部長。在任16年,李德全以民主黨派的身份參與中央政府的工作。她領導新中國衛生事業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多黨合作政治製度的生動詮釋。
用提案形式建言衛生工作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新中國的衛生工作同樣麵臨著許多難題。據1949年統計,我國人均壽命僅為35歲,嬰兒死亡率高達20%,孕產婦死亡率為15%,都遠遠高於當時的世界平均指標。
上任伊始,李德全就為解決這些難題而殫精竭慮。經過調研和反複征求意見,李德全認為首先要抓兩件事:一是集中力量預防那些危害人民健康的流行性疾病和嚴重威脅母嬰生命的疾病;二是整頓衛生工作隊伍,建立健全農村、工礦和城市的基層衛生組織。
於是,在1950年的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李德全分別以“第12號提案”和“第13號提案”的形式,向大會提交了《為建議設立縣以下基層衛生組織機構,以加強防疫醫療而利生產事業案》和《請全國各黨派各群眾團體,協助發動群眾衛生運動,以減少人民疾病及降低死亡率,而保證生產建設案》兩份提案。
發動群眾改善生活環境
李德全認為,過去大量的疾病之所以在中國長期存在並嚴重危害人民健康,主要是由於客觀的衛生環境惡劣以及人民群眾貧窮愚昧、缺乏衛生常識和個人衛生習慣不好造成的。在她的提議下,中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前身——中央防疫委員會不久後宣告成立。
在李德全的帶領下,衛生部還迅速發布了在各城市免費推廣卡介苗接種、預防結核病的決定、《關於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指示》《關於預防霍亂的指示》等一係列有關衛生工作的決定和指示。
隨著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全國各地也積極行動起來:重點建設和改造衛生狀況差的居住區;疏通溝渠,興修下水道;改建廁所,消除垃圾、糞便;增設自來水供應站,確保人畜飲用水安全。
“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北京‘龍須溝’、天津‘萬德莊’、南京‘五老村’等曾經終年臭氣熏天、夏秋季節蚊蠅成群結隊的傳染病高發區消失不見了,廣大人民的生活環境和衛生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這與李德全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民革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秉默回憶說。
短短時間,我國對於預防和控製鼠疫、天花、霍亂、血吸蟲病等急性傳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取得了很大成績。李德全的“第13號提案”中希望通過發動群眾運動,減少人民疾病和降低死亡率的願望,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