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會議的“八字方針”
文史精粹
“民主、求實、團結、鼓勁”,是人民政協開好會議的重要指導方針。
它最早是1990年提出的“兩會”宣傳報道的方針,從1994年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開始成為開好政協會議的指導方針。
人民政協是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基本政治製度的組織形式,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渠道,政協會議理所應當要發揚民主。
強調“求實”,是因為政協的會議不是擺樣子、走過場,而是要真實地反映情況、研究問題、思考對策、提出建議。
“團結”是大局,大局是團結。人民政協是我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象征,政協會議應體現團結、增強團結,會議的結果是要促進全國人民的團結。
強調“鼓勁”就是強調注意社會效果,注意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注意鼓士氣,長誌氣。
“民主、求實、團結、鼓勁”這八個字是相互聯係、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強調民主、求實,不能忽視團結、鼓勁;強調團結、鼓勁,不能丟掉民主、求實。
“話”怎麼會有“柄”
被人當作談資的言論或行為,稱為“話柄”。“話”怎麼會有“柄”呢?《辭源》的解釋是:“古人清談,多執麈尾,僧人講法或執如意,故有談柄之名。”談柄即話柄,這就告訴我們,話柄有兩物,一為麈尾,一為如意。
麈尾是魏晉清談家經常手執的一種道具,用一種大鹿的尾巴製成,形如樹葉。魏晉名流清談時必執麈尾,以助談鋒。由此,後人遂把談資叫做“話柄”。另外,古代和尚講經時手執如意,有的把經文記於其上,以防遺忘。這也成了“話柄”的又一個起源。
“天府”原指關中平原
天府一詞最早出自《周禮》,西周宗法製度逐漸完備,宗廟設置與收藏更趨完善,於“春官”下設“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可見天府乃是一種官職,負責掌管宗廟裏的器具寶物。
天府用作地名的代稱,最早是戰國後期的蘇秦對秦惠王的遊說。蘇秦說:秦國是四塞之國,四麵都是天然的屏障,“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到西漢前期,張良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正式推出“天府之國”的稱謂,可見最早的“天府”指的是關中平原。
東漢末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四川稱:“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至此,“天府之國”正式成為四川的代稱。
第一首卡拉OK是唱什麼
卡拉OK最早起源於日本,是日本對世界的三大發明(方便麵烘幹法、動漫、卡拉OK)之一。卡拉OK日文原意是“無人伴奏樂隊”,本身是個音樂界的用語。以前日本有不少地方的流浪演唱歌手,在沒有伴奏的地方演唱時,會播音樂帶伴唱代替伴奏,那就是所謂的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