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邊關再遇戚帥(1 / 2)

小君掛在嘴邊的名言就是這輩子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銀子。

況且也不知他有多少銀子,反正是真的不把金銀放在眼裏,從不打這方麵的主意。況且在這次買賣上也就沒算他這一份。

周鼎成雖然參與了,況且也沒算他的,現在周鼎成花錢都是花況且的,而且毫不手軟,好不心疼,美其名曰幫況且散財免災。

小君這次過來隻是擔心出現意外情況,他要確保這次交易成功,拿不拿到銀子倒是小事,所以他一直不讚成況且和卓茂林的高價兜售政策。

在他看來,能把這燙手山芋扔出去就謝天謝地了,還要什麼銀子啊。

況且也不是稀罕這些銀子,而是演戲就要下足功夫,如果就這樣輕鬆扔出去了,反而不會有人信了,隻有高價賣出,那些人才有幾分相信況且是真心舍棄了藏寶圖。

小君想著況且的事也是暗暗發笑,真是人怕逼,馬怕騎,況且以前就是個才子型的人,根本沒想到他還有如此腹黑的時候,還能把腹黑玩到這種境界,連他都感到佩服,這些都是被逼出來的。

當天隻成交了一份,還有幾個買家,都有想要連人帶貨一起吞掉的意思,卓茂林的人果斷撤走了,沒有完成交易,另外再找買家,反正現在有貨在手裏,根本不愁沒人買,江湖大佬誰手裏沒有幾萬兩銀子,不隨身帶個幾萬兩銀子也配稱大佬?

況且下午騎著馬帶著衛隊來到邊關下,他登上了長城,向外俯瞰塞外景象,當真是莽莽蒼蒼不見邊際,有蔥綠的青草地也有大漠黃沙,讓他想起了《敕勒川》這首歌謠。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現在他也能看到成群的牛羊,那都是跟隨小王子把漢那吉的後勤隊伍,遊牧民族的傳統就是走到哪兒,馬群羊群牛群就跟隨到哪兒,就是打仗也是如此。

牛羊就是草原上的戰士的口糧,主要是羊,牛一般來說還是運輸工具,馬匹則是專用的戰騎。

所以草原上的軍團行動時,後麵就跟著一望無際的羊群,到了地頭休息時現宰現吃。

當年蒙古鐵騎橫行天下時也是如此,除非有急行軍的任務,他們也是帶著羊群行動,不然就沒吃的。資糧於敵固然是美談,但是誰都知道有堅壁清野這一招,根本不用學孫子兵法。

想要光靠搶掠或者就地征糧來滿足大軍的口腹,顯然不是太現實的。

相傳涮羊肉就是這麼發明出來的,忽必烈帶著大軍到了一個地方,宰殺了一頭肥羊,正準備下鍋燉,前方卻來報,有敵人已經接近了,得馬上轉移。

此時忽必烈還餓著肚子呢,廚師一時腦筋急轉彎,來個急就章,把羊肉片得薄如雪花,然後在開水裏一涮,蘸上佐料上來,忽必烈一吃感覺別有風味。

他回去後,有一天又想吃這口了,那個廚師這次有條不紊,當然更加精心做了一次,於是一道中國美食涮羊肉就此誕生了。

忽必烈不隻是吃涮羊肉的鼻祖,他的皇後還是馬甲的發明者。

據說忽必烈的皇後很是節儉,把一些布頭都積攢起來,後來就做成馬甲給宮女穿,民間也爭相效仿,馬甲就此風行天下,後世也是奉行不輟。

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偶然間靈機一動產生的,譬如青黴素的發明、蒸汽機的發明等等。

關外見長城上升起欽差大臣的旗幟,這也是在北京預備好的,沿路都沒打出來,現在要麵對韃靼的使者,也就升起了代表欽差大臣的旗幟。

上麵是一頭張牙舞爪的蟒,除了隻有四爪外,跟龍的形態一樣,不過想要看出四爪還是五爪,隻有到了近前仔細數一下才能知道。

所以一般人也把這種代表親王的旗幟稱作龍旗。

對麵王帳上空,也隨之升起一麵韃靼王旗,卻是一麵狼頭大旗。

旗麵上,一頭蒼狼的巨大的頭顱張開血盆大口,好像要吞噬天下。

況且看了卻是納悶:狼頭旗應該是突厥、契丹的圖騰物,蒙古各族崇拜的是長生天,宗教是薩滿教,不應該用狼頭做圖騰標誌吧。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其實原本都是一個祖先,跟漢人共同生活在河南的人類發源地一帶,後來匈奴才被逐出到大草原上,漢族則逐漸變成了農耕民族,其餘的大都是遊牧民族。

這些遊牧民族種族之多,就是專門的人類史學家也弄不明白,一般來說都認為就是由河南那一批夷人發展出來的。漢人的起源地也在那裏。

然而漢人和夷人顯然種族有別,不是一個共同的祖先。難道是漢人從別處遷移到了這裏?抑或是夷人是外來戶?或者兩者都是具有共同的祖先,隻是後來在進化途中發生了基因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