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守候的溫柔(2)(2 / 3)

終於進入園區。這裏已經成為了一座讓人目不暇接的世界建築“博覽會”。趙誠總是用規劃師目光去搜尋緣於建築與心靈深處那刹那間的萌動,細細品嚐、領悟。

世博文化中心柔和的建築形體融於濱江公園綠地之中,看起來象一個泛著銀光的月亮寶盒,更象圍棋裏一枚珠圓玉潤的棋子,渺渺天際中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拈子不語……

中國國家館的外觀是非常養眼的中國紅和無數個糾結在中國人心頭的中國結,分明能看見這座龐大的建築裏似乎蘊含著無數個“喜”字。對於老人來說,這座建築更象是大紅唐裝裏的“福”字,對於孩子來說,象是隨手搭建的積木,充滿少年的幻想。

世博軸是世博園的坐標,象一枚枚蚌殼,孕育出價值連城的珠貝,還象一隻隻潔白的風帆,揚風起航。

尼泊爾館完全就是珠穆朗瑪峰山角下的一座木屋,這裏雪花飛舞,這裏春意盎然,冰上世界裏一處讓人欣羨的世外桃園。

土耳其館那特殊的鏤空結構與褐紅的顏色甚為惹眼,米黃色的外牆與鏤空架的紅色就是那些被埋壁畫的原始色彩。走進館內,一片黑暗,隻有那些安置遠古時代“文物”的地方閃著悠悠的光芒,仿佛坐在時光穿梭機上從外麵的現實世界穿過曆史的時空隧道,正向那遠古的深處行進。鑲嵌於館內牆壁裏的是世界上第一個柵格狀格局的城市設計方案,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規劃標準建設的城市,它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現在很多城市的建設還沿用此標準……

趙誠仿佛在閱讀一本厚重的世界建築大全,沉醉在城市曆史長河的波光粼粼之間,心隨人走,人依心行。建築之美,源於大拙至美,建築師是幸福的,因為他可以看到許多美好的東西,同時建築師也是痛苦的,因為他也會看到許多醜的東西。趙誠最崇拜一代建築大師梁思成,把一生對建築的感悟濃縮為四個字——“大拙至美”,後人稱為最美的文字建築,它仰或是老子《道德經》中“大智若愚”的領悟,指真正美的人或事物,從不顯露自己,外表上好像很愚呆和笨拙。事實上,這既是一種至高的審美境界,又是思想境界,也是人生大謀略。

五、四月的百合

由梁思成想到了林徽因,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裏有三個男人,一個是梁思成,一個是詩人徐誌摩,一個是學界泰鬥、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

他們三人都保持了一份尊重、冷靜的態度,尊重內心性情的源發,卻不讓情感恣意泛濫。林徽因最終選擇的是發乎情,止乎禮,隻要真誠不渝,心靈的芬芳終會超越世俗的占有。金嶽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他一輩子都站在離林微因不遠的地方,默默關注她的塵世滄桑,苦苦相隨她的生命悲喜。

這樣一種情感,不是很燙,但很熨貼,天長地久,如山間的清溪靜靜地流淌。人生若隻如初見,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多好!是啊,最美最好的是你被一個人珍藏在內心深處,那樣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從未忘懷過你。趙誠又想到了肖萍,她就是他內心珍藏的一朵永不凋謝的百合花,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