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女兒成功度過人生轉折的“青春危險期”
許多西方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看做是個體發展的“危險期”,此時孩子身心發展充滿著矛盾,這個時期孩子的可塑性大,同時也極易形成不良品質。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性、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加之性意識的萌動,孩子敏感而又衝動,冒險性強、理智感弱、自控力較差。如果不正確地加以引導,這個時期的孩子就特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17歲的是個溫柔可人的女孩,在父母的記憶裏,這孩子從小到大就沒怎麼讓家長操過心,而且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深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
可是自從升入重點高中後,感覺班上同學個個成績優異,競爭激烈,常常感到頭痛,夜裏失眠。因為焦慮,眉頭緊鎖、見什麼都煩,和同學關係也很緊張,不像以前每到星期天就和同學相約著一起出去玩,一個人悶在家裏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摔東西、罵人,張口閉口“沒意思”“真沒勁”“什麼破玩意兒?”
放學回到家裏,和父母一天也不說幾句話,更不會像以前依偎著媽媽撒嬌,寫著寫著作業就會扔掉筆揚言不上學了,連自己最喜歡的乒乓球也不玩了。幾個要好的球友邀她出去打球,都被她拒絕了。父母看在眼裏,憂在心上,不知道自己的小女孩怎麼就成了這個樣子。
一家人分析來分析去,得出結論:從初中到高中,從優秀學生到厭倦學習,這個孩子之所以出現了如此強烈的反差,主要還是因為心理上的不適應和競爭壓力大等原因所造成的。
父母很理解
內心的矛盾和痛苦,重點高中學習尖子多,女兒有壓力很正常。他們既沒有強迫孩子學習,也沒和孩子發生衝撞,而是經常對說,搞好學習並不一定就是要拿到多好的名次,最重要的是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隻有這樣才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學到真正的本領。
此後沒多久,就在父母的諄諄教導下,壓力大減,很快恢複了對學習的興趣,成績也一躍而上,自卑感也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從生理角度來看,十二三歲的女孩,身體變化很大,看上去簡直一天一個樣,青春期的女孩乳房開始發育,月經出現初潮,生理的巨大變化導致女孩難免會出現諸如逆反、困惑、渴望與異性交往等心理現象,這一係列的青春期問題需要很長時間的反複嚐試、碰撞、回視,然後慢慢地走向成熟。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她的“長大”意識會非常濃烈。她一方麵渴望在家庭中實現“獨立的一員”的角色,以便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麵由於年齡及生活閱曆有限,認識水平、生活能力都不高,她心底深處又盼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幫助。從父母方麵來說,一定要珍視女兒這種渴望獨立自主的心理傾向,切合實際地支持她們的要求、願望、想法,鼓勵並給予她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事務的機會,適當地創造有益於培養她獨立自主性和獨立活動能力的環境。不過多地約束孩子,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包辦代替,這樣就可以促進她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如果父母不理解、不尊重孩子這一生理特點,她就會表現出反抗的情緒,但是她的“反抗”隻是反對家長仍然把她當“小孩子”一樣看待,反對父母過多、過細的照顧、監督甚至父母的包辦代替,是一種為了爭取改善與成人不平等地位所采取的手段,並不是真的與父母對立。
當然,家長在采取措施來充分發展青春期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的獨立性、自覺性的同時,也不能完全把她當做成熟的青年人來看,家長要在不傷害孩子青春期心理的情況下適時地、適當地給予孩子熱情的指導和必要的暗示。
教女小貼士
當女兒步入青春期後,父母注意以下幾點,對於女孩的成長會更有好處。
1.即便自己的女兒上的是寄宿學校,父母也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責任,可以通過電話、網絡、探視等方式來表達對女兒的關心。
2.在與女兒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關注孩子的談話、想法、愛好、人際交往、學習狀況等一些微妙變化,從中捕捉孩子思想成熟的信息,如果發現什麼異常,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適時適機地引導孩子。
3.家長也需要及時地與班主任、生活老師、輔導員溝通,從他們那裏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以便督促、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