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這一點,也就知道了何以要教孩子學習區分需求、欲望和願望,為未來明智消費觀念做準備。
在今天這個消費時代,鋪天蓋地的廣告鼓吹消費帶來的愉悅感,會影響孩子們的消費觀,如果孩子隻懂得如何花錢,很容易使他們花錢大手大腳。如果出現這苗頭,也怪不得學校,因為學校即使教理論,也無法讓孩子從實踐中認識。
在給孩子日常的零用錢時,必須對用錢的項目加以明確,並說明對消費項目的標準和衡量,而且孩子也要認同這些項目和標準。比如說好是用於午餐錢和車費,但如果發現他不吃午餐或者走路回家,就需要了解他想把省下來的錢用於何處。
孩子如果有其它消費要求,也需要量入為出,有所規範。
特別是一些大筆的消費開支,必須和父母商量。如果得到認同,可以支付全部或部分費用。在孩子要用自己的零用錢和儲蓄進行支付時,也要要求他必須有適當合理的安排,比如說購買iPad或名牌包是否合理。
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連任4屆的總統。
他不僅治國有略,而且教子有方。在錢財的支配上,他絕不讓孩子放任自流。
有一次,他的一個兒子在一次旅行中買了匹好馬,卻沒有了回程的路費,便打電話要求父親幫助。父親回答說:“你和你的馬遊泳回來吧!”最後,兒子隻能賣掉馬,買票回家。
從此,他記住了不能無計劃用錢的道理。
對於不必要的消費,不要告訴孩子付不起錢,而一定要提醒孩子權衡它的價值。如果你告訴孩子你買不起,那麼下次孩子看見你買其它貴重的非必需品時,就會困惑。
可以從定期給孩子的零用錢或者節日收到的紅包中,強行扣下一部分用於存款,從先期的強迫到孩子自願,每次都存一部分,幫孩子樹立起將可支配收入分成儲蓄和消費兩項進行管理的理財理念。注意不要拒絕孩子需要支取部分存款的需求——這樣可能導致他們再沒興趣存錢。
要告訴孩子理財相對於消費的意義。你可以解釋和演示存錢能賺取利息的過程。讓孩子在銀行開個戶口,存一些錢進去,然後通過計算利息,來認識錢在複利的基礎上能快速積累。
可以嚐試讓孩子記一些自己要達到的財務目標,幫助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孩子自己做出的消費決策無論是否合理,都能從中受益。幾乎每個玩具都能成為他們所努力的目標。
有個故事說,一位神父到了天堂,發現天堂的一隅堆積了各式各樣的禮物,從豪宅名車到鑽石,應有盡有。神父問:
“這些禮物為什麼沒有主人?”
聖彼得答:“因為人們祈求了,上帝也應許了,可是人們往往等不及就改了願望,於是這些禮物也就永遠送不出去。”
沒有目標的孩子很少能達成所願,而有了目標又動輒改變的孩子,結果也好不到哪裏去。
在孩子足夠大的情況下,禁止他申辦信用卡反而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可以為他申辦一張信用卡副卡(主卡當然由父母持有,主卡可限製副卡的消費金額),以培養孩子先消費後還款的理財理念。
當然,你也可以告訴孩子你做了哪些投資,告訴他什麼叫“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比如你買黃金和房地產並在銀行有定期存款,為了讓資產更安全。也可以向他解釋投資股票的好處,以及股票是如何運作的,甚至可以讓他參觀一下你買賣股票的操作。
另外,在孩子的理財課堂中,不可缺少義務與慈善的元素。在體驗理財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學習承擔社會責任。
財富如水。如果是一杯水,可以獨自享用;如果是一桶水,你可與家人分享;但如果是一條河,就必須要學會與人分享。
告訴孩子稅收是怎麼回事,我們為什麼要納稅;教他每年一次性或是按月捐獻出一筆資金到慈善項目中。
如果你的孩子對數字特別敏感,並且對投資了解得比你還清楚,那麼,為什麼不考慮把他培養成下一個索羅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