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從“生物敏感性”說起(1 / 1)

在自然界,有這麼一個神秘又充滿本能的故事,然而,其背後深藏的秘密隻有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才能被發現。

荷蘭一位生物學家德弗利斯曾在昆蟲身上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後來經過進一步的觀察,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生物敏感期的存在。這位生物學家認為,昆蟲不同的變異代表了它們不同階段的發育,他以蝴蝶的幼蟲為例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蝴蝶幼蟲剛出生的幾天裏,是不能吞噬大片葉子,隻能吃一些枝頭的嫩芽。然而,在這種時候,聰明的雌蝴蝶卻考慮得非常周到,這些雌蝴蝶總會本能地把卵產在樹幹跟樹枝交接的地方,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雌蝴蝶明白隻有在這種隱蔽的角落裏,它的幼蟲才是安全的。當蝴蝶幼蟲鑽出來的時候,它們自然會借著外界的光線看到樹梢上的食物——嫩芽。

看到這裏,又一個令人奇怪的問題出現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在告訴幼蟲,維持生存所需的嫩芽就在樹梢上呢?

沒錯,答案就是敏感性!

在自然界這個環境中,此時的蝴蝶幼蟲對光線是那麼的敏感,出於本能的反應,它們生來就會順著光線朝著樹梢方向爬去,就這樣,它們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賴以生存的食物。事情發展到這裏還沒有結束,又過了一段時間,隨著蝴蝶幼蟲漸漸地長大,在它們身上竟然發生了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此時的蝴蝶幼蟲除了吃嫩芽外,還能吃些其他粗糙的食物了,很顯然,先前那個被我們叫做“敏感期”的階段過去了。因為在蝴蝶幼蟲成長的過程中,它們逐漸失去了對光的敏感,進而在身上會看到另外一種有別於之前的現象。在這之後,隨著這種敏感期的有效期結束以後,蝴蝶幼蟲也將相應地選擇其他謀生手段。又過了一段時間,蝴蝶幼蟲變得不再貪吃,慢慢地作繭自縛起來,直到有一天,它們發育成熟時,就破繭成蝶了。

不僅“破繭成蝶”隱藏了敏感性的神秘,我們熟知的蜜蜂也藏有這樣一個玄機。也許你會認為,任何一隻雌性幼蟲都有可能成為蜂王,然而事實上蜂王隻有一個。原來,在蜜蜂家族中,工蜂會召開會議,從眾多雌性幼蟲中挑選一隻最中意的來精心喂養。一旦這隻雌性幼蟲被選中,蜜蜂家族就會給予它一種上等的蜂族特殊食品,但是,這裏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隻雌性幼蟲必須具有一種貪吃的敏感性,否則它就無法長成碩大的身軀,勝任蜂王的職位。那麼,又該如何理解這個貪吃的敏感期呢?很簡單,就是這隻雌性幼蟲一定要在它還是幼蟲的時候就被選中,否則,等到它稍微長大了,這隻雌蜂便失去了貪吃的敏感性,失去了這一天性,它自然也就不會長成蜂王那樣的身軀,當然也就無法勝任蜂王的職位了。

很顯然,這個生機勃勃的敏感性是自然界最平常不過的規律之一,但是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客觀規律,世間萬物因為遵循了自然規律,才能得以正常地繁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