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成功。上天給予了你天分,你要靠勤奮才能將天分變成天才。
可以肯定地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喜歡聽故事的!
沐沐小時候特別喜歡聽故事,每次睡覺前,都要我們給他講兩個故事。
曾經有心理學家調查,孩子睡覺前為什麼喜歡要大人講故事呢?是因為小孩子都是怕黑的,依偎在父母身邊,聽著故事,孩子才能安心地睡覺。
可見,故事對於小孩子是多麼重要。
人生離不開故事,孩子的生活更少不了故事。故事是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文學是淨化人類靈魂、進行真善美教育的手段,故事同樣能起到這種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狼來了》,它教育孩子不能撒謊;《龜兔賽跑》的故事,教育孩子不能驕傲;《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告訴孩子做人要誠實;《聞雞起舞》的故事,告訴孩子要勤奮。故事一般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有這樣一句話:講一小時大道理,不如讀一分鍾小故事!
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好像一塊等待耕耘的土地,你播種什麼,它就收獲什麼。你種下了勤勞,它就會收獲勤勞。你種下懶惰,它就會長出懶惰。
要讓孩子變得愛學習,就要多給孩子講一些勵誌故事,讓故事中那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在孩子的內心世界生根發芽。
其實,很多道理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何況,孩子都是喜歡聽故事的,通過一個個小故事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其中蘊含的做法和道理,並效仿其中正確的做法。我也給沐沐講過很多勵誌故事,其中兩次給我的印象特別深。
沐沐很聰明,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基本上是一聽就會了。可是,小家夥成績卻一直平平,原因就是他不夠勤奮,總覺得依靠自己的天分就可以了。
我對沐沐說,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就成功。上天給予了你天分,你要靠勤奮才能將天分變成天才。於是,我給沐沐講了曾國藩勤奮學習的故事。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他對一篇文章重複讀了不知道多少遍,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他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隻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近代最有大本領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就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後,還要背書,最後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經傳,曾先生後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麵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隻能碌碌無為。
聽完故事,沐沐好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後每次回家,都把當天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再複習一下,在學習上變得勤奮了,也更加主動了。
還有一次是這樣的,沐沐自己定了一份學習計劃表,可是,有好幾次他都不能按照計劃學習。剛開始我們還以為是孩子的學習任務定得過於繁重了,仔細看了一下,並不是這個原因。原來,是孩子在執行計劃的時候,沒有一直堅持下去。於是,我給沐沐講了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當年教導學生的一個故事。
一次,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你的胳膊盡量往後甩。”然後自己示範了一遍,又對學生說,“從現在開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麼?”學生們感到這個問題可笑,這麼簡單的事怎麼能做不到呢?異口同聲地回答:“能!”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學生堅持了?”有90%以上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問起學生時,堅持下來的學生隻有80%。
一年後,蘇格拉底又一次問學生,這時候隻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叫柏拉圖,他後來成了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
“沐沐,蘇格拉底的這個小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呢?它說明了,成功在於堅持!”我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沐沐顯然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他總能按照自己定的學習計劃表,按部就班地學習。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講一個小時的大道理,不如聽一分鍾的小故事。
多給孩子講些勵誌的小故事,比給他講大道理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