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不做“守株待兔”的孩子(1 / 1)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一張地圖,無論多麼詳盡,比例多麼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它的主人從地麵上移動半步。

先來看一則故事:從前,宋國有一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樹樁。一天,他正在田裏幹活兒,看見一隻跑得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脖子而死。從此,這個農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隻兔子。當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

守株待兔的故事早已為人們熟知,但這樣的事情卻從沒有真正停止過。很多孩子在學習中給自己樹立了目標,可學習的時候,卻是拖拖拉拉的,不願意行動。這樣,孩子始終在學習中處於被動狀態。光說不練,已經成了孩子學習中最大的絆腳石。

有一天晚上,我到一個朋友家,他正在和孩子在做作業這個事情上較勁兒。孩子坐在書桌前昏昏欲睡,強打著精神,他在苦口婆心地勸導孩子一定要把作業完成。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孩子本來打算下午做作業,因為剛吃過午飯,就先打開電視看一會兒。

孩子本隻想看三五分鍾,誰知節目太精彩,孩子就被節目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就看了三個小時,等節目看完,已經快到吃晚飯的時間了。吃過晚飯,父母催孩子去寫作業,孩子口頭上說行,卻趁父母去忙別的事情時,又打起了遊戲,打完遊戲,就感到十分疲倦了。這時候,才想起作業還沒有做呢。可是,孩子已經很困了。

就像羅大佑在歌曲《童年》中唱的那樣: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隻做了一點點,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

日複一日重複這種生活的孩子比比皆是。拖延,不隻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浪費了一個人多少時間啊,它讓寶貴的生命失去了應有的光澤。

小孩子說:“等我是個大孩子的時候。”大孩子說:“等我長大成人以後。”然後等他長大成人了,他又說:“等我結了婚以後。”可是結了婚,他的想法變成了:“等到我退休以後。”人們總以為人生時間很充足,所以什麼事都拖延著不立即去做,生命於是在這日複一日的拖延中衰老。

很多到美國首都華盛頓觀光的遊客總不免要到華盛頓紀念碑去看看,不過,紀念碑前麵遊客太多,導遊一般都會告訴你,排隊等搭電梯上紀念碑頂要等上兩個小時。但是,他還會加上一句,“如果你願意爬樓梯,那麼一秒也不用等。”仔細想想,這話說得多麼真切啊!不止觀看華盛頓紀念碑如此,孩子的學習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一張地圖,無論多麼詳盡,比例多麼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它的主人在地麵上移動半步。孩子在學習中僅有目標是不夠的,並不是說,有了目標,就可以坐等成功了,就像故事《守株待兔》中那位愚蠢的農夫一樣,恐怕永遠也等不來兔子了。

記住,成功不會從天下掉下來,要讓孩子主動學習,就必須讓孩子學會為目標而積極主動地去行動,千萬不要讓孩子做一個“守株待兔”的人!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一旦孩子對某件事物產生了興趣,強烈的求知欲就會進一步促使孩子主動地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孩子認真學習,父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