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善於總結錯誤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在學習中不能總結並糾正自己的錯誤,那麼,他也很難成為優秀的學生。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孩子在做作業,考試中出現一些錯誤也是正常的。可是,讓很多父母犯愁的是,有些同樣的問題,孩子能一錯再錯。出現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自己的錯誤了解不夠或者熟視無睹!這樣下去,對孩子的學習危害是很大的。
打一個比喻,解答錯誤,反映了孩子平時知識的欠缺,一個“X”就像一個漏洞,若不及時修補,日積月累就補不勝補,水壺底出現了一個洞,水很快就會漏光,要是漏洞太多,成了一把“漏壺”,知識還能存住多少?
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不善於總結錯誤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在學習中不能總結並糾正自己的錯誤,那麼,他也很難成為優秀的學生。
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幾個高考單科狀元在一起接受記者的訪談,記者問他們在學習上有什麼好的經驗。雖回答各異,但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能從失敗和錯誤中汲取營養,滋潤成功。其中一位就講到了他編寫的幾本《錯題集》及編寫《錯題集》的原因。他說:原來老師每次發回作業和考卷,他隻關心分數,得了高分,自然高興,得了低分,垂頭喪氣地往書包裏一塞了事。後來,他發現,不少考題是自己平時做過的習題,或者略作引申,相差無幾,看起來似曾相識,做起來卻照樣出錯。
於是,他就開始編寫屬於自己的《錯題集》,說來也怪,開始一兩個月,要收入《錯題集》的題目一個接著一個,每天要花不少時間。半年以後,需要“登記”的錯題越來越少,有時候,一星期也碰不上一個。因為,好多題目都是類型相似,一個弄懂了,另外的也就融會貫通了。
原來,“錯題集”是這麼管用!
於是,我就和沐沐一起建立了一本《錯題集》,把所有的作業、練習、考試中的錯題原封不動地抄在《錯題集》上,留下“錯誤檔案”。《錯題集》實際上還是一本很好的複習資料,把一些常犯的錯誤都寫下來,並且經常看看,尤其是在考試前期,這樣很快就會記住自己曾經出過的錯誤,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要提醒孩子不要重犯《錯題集》上的錯誤,使《錯題集》成為警鍾。到期末要讓孩子重點複習《錯題集》上的題,補上這些薄弱的環節。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錯題集》上的題分一下類,哪些是概念錯誤,哪些是計算錯誤,哪些是馬虎錯誤,使《錯題集》成為一本自製的錯誤檔案。
一本小小的《錯題集》,能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做事的毅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