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長放棄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讓孩子去為自己多承擔一些責任。
周日,沐沐一個人在客廳裏玩積木,把媽媽給自己買的積木都拿出來,在客廳裏擺出了各種各樣的小房子。
到了吃飯時間,沐沐嚷嚷著:“媽媽,我餓了,飯做好了嗎?”“好了。”媽媽在廚房回答。沐沐開心地跑去吃飯,客廳裏遍地是七零八落的積木。
媽媽出來看了一下,對沐沐說,先收拾好自己的積木才能吃飯。沐沐撒嬌讓媽媽幫忙收拾,媽媽說:“這是沐沐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再說,媽媽剛才一直在做飯啊。做飯是媽媽的責任,所以媽媽就要把飯做好。把自己玩過的玩具收拾好,是沐沐的責任,沐沐也要做好啊。要不就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了。”沐沐聽了媽媽的話,為了不做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就去整理自己的積木了。
責任心,是孩子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的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
責任心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言論、行為、承諾等,持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的態度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例如,實現了承諾,完成了任務時感到滿意,心安理得;由於客觀原因未能達到要求,但盡了主觀努力時,盡管問心無愧,但感到遺憾;未盡到責任時則感到慚愧、不安、內疚等等。
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因為孩子的責任感一旦產生,就會成為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品質,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積極性。如果缺乏責任心,孩子在學習上就會懶惰,一遇到挫折就放棄等等。所以,每個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但是現實中,很多父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要承擔培養孩子責任心的義務。
許多父母把無限的愛都傾注到了孩子身上,對孩子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孩子衣服從來就沒有自己洗過;吃完飯就把飯碗推到一邊;玩過的玩具隨手就扔;被子要讓媽媽代疊;洗腳要讓媽媽打好溫水;寫作業要讓媽媽給念題目;上學時書包也要讓媽媽給背??
孩子們就這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本來是他們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長代勞了,應該自己負的責任全都由家長承擔了,難怪有許多孩子隻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缺乏應有的責任心!
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長放棄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讓孩子去為自己多承擔一些責任。比如不玩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打掃,穿髒了襪子自己去洗幹淨,起床後要自己整理床鋪,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顧自己,家庭作業要自己獨立完成等等。孩子這些事情做得多了,做習慣了,他的責任心自然就培養起來了。
有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不如等孩子長大再培養責任心,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
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宜早不宜遲,其實孩子在幼兒時期就表現出一些自主的意願,如吃飯不讓大人喂、鞋子要自己穿等等,都可以說是責任心的萌芽。家長這時要注意給孩子以積極的引導,不要因為怕孩子不會吃、不會穿而隨意剝奪了孩子為自己承擔責任的機會。我們不能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的某一天,突然要求孩子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這時孩子一定會覺得很茫然,因為一直以來所有的責任都是由大人承擔的,他已經習慣成自然,想改變也是很困難的了。
一個人最大的責任感在於對自己負責,這應該是所有責任感的起點和終點。如果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孩子決不會在學習中有拖遝、懶惰的表現,而會在學習中更加主動、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