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傑瑞夫婦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小花園,裏麵生長著平常但美麗的花草,還有一個古樸典雅的小亭子,它宛如盛開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的一朵誘人的小蘑菇。
從去年夏季開始,如果沒有風雨,每天傍晚這裏都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的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傑瑞夫婦每天都來這兒,他們習慣坐在彌漫著花香的花園中,讓那溫柔如訴的琴聲安撫他們疲憊的靈魂。
聽著小女孩嫻熟和富有表現力的琴聲,閉上眼睛,他們仿佛聽見天籟的聲音。
小女孩長得非常漂亮,有一張精致完美到無可挑剔的臉,身上有一種高貴的氣質。這一切真讓人妒忌。也許幾年之後,她將在某個金碧輝煌的音樂大廳的舞台上,為台下的觀眾奉獻她天才般的藝術。
小女孩那些充滿靈性和質感的琴聲像一隻隻輕盈優美的蝴蝶,在花園的上空飛舞,她的周圍漸漸站滿了被她的琴聲吸引的人們,他們的目光落在女孩身上,目光裏閃爍著欣賞和感動。
女孩的身邊是每次都陪著她的母親。這是母親最幸福的時刻,她臉上有不加掩飾的驕傲,眼裏是無限的溫柔。每一次,傑瑞夫婦都會很容易被這溫情脈脈的一幕打動。“如果我們的女兒也像她這麼棒,我會幸福得睡不著覺!”傑瑞太太常這樣說。
但在10月的一天,一場意外在女孩臉上留下了一道無法彌補的疤痕,她天使一般的美麗永遠留在了人們記憶深處。
小花園裏那些飛舞的蝴蝶無影無蹤了。那段時間,所有聽過小女孩琴聲的人都在輕歎和無奈地搖頭。
從醫院回到家中,小女孩便再也沒從家中走出來過。
突然有一天,人們又聽到了琴聲,但拉琴的不是小女孩,而是她母親。她站在女兒曾經拉琴的地方,笨拙地拉著小提琴,琴聲聽上去粗糙且斷斷續續。她的臉上,沒有人們想像中的悲愁,她鎮定自若地用琴聲和女兒對話。
有好心人去寬慰她,她淡然一笑說:“沒什麼,臉不好了,並不意味著她不能成為好的提琴家啊!”
一天,兩天,一周,兩周。每個黃昏,母親都堅持著,用旁人不全懂的方式和女兒交流著,她是想用琴聲喚起女兒美好的回憶。偶爾,會有人看到女孩蒙著臉,在陽台上悄悄地探出頭,隻望了一眼母親便又回房間了。
有一個醉鬼闖進了花園,他莫名其妙地朝那位母親吼道:“你的小提琴是我聽到的最難聽的!”女孩母親的眼裏第一次有了憤怒,她臉漲得通紅,一字一句地說:“我是拉給女兒聽的,如果你嫌難聽,請捂上你的耳朵。”醉鬼開始糾纏不休,那些肮髒和刺人的語言讓母親淚眼欲滴。
這時,女孩終於走到了人群之中,她從母親手裏接過小提琴,坦然地仰起那張不再美麗的臉,對醉鬼說:“我媽媽隻為我一個人拉琴,我覺得她才是世上最好的小提琴手。”
女孩從容地向圍在她身邊的人演奏了那首熟悉的曲子。在她放下小提琴時,人們熱烈地為她鼓掌。母親上去摟著她,大聲地對女兒說:“孩子,我是想讓你明白,你的臉和媽媽的琴聲一樣,雖然不夠美,但我們應該有勇氣把它拿出來見人!”
教子點滴
在孩子受到最沉重的打擊時,父母之愛是最能被接納並喚起他們信心的良藥。
對孩子來說:一個動作,一個擁抱,一個輕柔的撫摩都能喚起他們心中的幸福感,從而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