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良君自海南寄來他與另外兩位作者合作的宋耀如傳記,說出版在即,囑我為之寫幾句話作為序言。我對宋耀如毫無研究,評價也無從談起,隻能將這部書稿細細讀了一遍,就事論事,談一些我的閱讀體會。
楊君赴海南工作已經十餘年,當時海南為一時俊傑薈萃之地,藏龍臥虎,大有作為;一晃十餘年過去,我在那裏認識的朋友,幾乎都有倦鳥知歸之意,不少人重返內地,各有投奔,唯有楊君仍然堅守在崗位上,不但殷勤工作,教書育人,而且於海南之感情愈加深厚,從事起海南人物的研究,宋耀如傳便是直接的成果之一。
宋耀如出生於海南,少年時代就離鄉背井,遠赴南洋,繼而赴美,因為偶然原因與基督教發生聯係,成為一名接受洗禮的基督教徒,並且順利進入神學院聖三一學院接受神學教育。五年以後,他作為一名傳教士回到中國上海,在傳教工作的同時,結婚生子,亦教亦商,居然成為中國第一代巨商買辦,獲得豐厚的家產。生子女六人,在民國時代,通過婚嫁成就了兩代第一夫人,連接了四大家族中的三大家族,對國共兩黨的政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論其家族之顯赫,不能不算是民國以來第一位,史無前例。
宋耀如出身貧寒,少年時期未接受太多教育,以致上海傳教時連中文信件都不能寫,但天資聰慧,勤於實踐,憑著在美國的神學院教育,精通了英語,開闊了視野。他未必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傳教士,但世界性的視野和得天獨厚的跨國關係,使他成功地轉型為一個巨富和社會名流。這樣的人生經曆已是近代史上的傳奇,但更加神奇的是他在後半生又成功地支持了近代政治上的反清和革命力量,通過各種複雜的關係,其家族從經濟到政治都達到了輝煌頂峰。本研究的關注點在於宋氏前半生與後半生之間關係,考察在宋氏兩代人的成功與輝煌之間,究竟有沒有某種聯係。本來仿佛是一種冥冥中的天意,根本非個別人的意誌所能有意為之,但本研究卻在這種天意的表象下努力探討其中人為努力,那就是宋耀如是如何教育培養子女成為非凡,而這種培養與他本人素質有什麼可循的蛛絲馬跡。
從宋耀如本人的素質而言,其性格必有過人之處。究其大概,首先是勇於求新不守陳規。宋耀如一生不安於平庸,渴望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一生有多起破舊立新之舉:破海南家鄉之囿漂洋過海;破養父家產之囿出逃信教;又破傳教團體之囿從事商業買辦活動;最後是破清王朝之囿支持革命。從家庭到宗教到朝廷,所有墨守成規的道德束縛都被他粉碎消解,無所顧忌隻求自由發展個性。其次是不失時機地抓住機會發展自己。宋耀如並非出身望族,沒有一點社會背景,即使利用了教會勢力,也很難影響到上流社會。他即便有不守陳規的勇氣,也未必能夠獲得成功機會。但其一生中傳奇般地獲得了多次命運的轉折:一次是認養父從韓姓變宋姓,赴美國繼承產業;一次是認瓊斯船長等為主人,信從基督,改名為查理·瓊斯·宋;一次是相遇徐氏望族的倪珪貞,結成婚姻,直接走進了上流社會;還有一次是利用了美國的“精神父親”卡爾等人的社會關係,創造性地踏上跨國商貿和實業之路。人生命運的轉折很可貴,往往一次就足夠終生享用,而宋耀如沒有失去任何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改姓更名,信教歸宗,結婚聯姻,買辦洋務,一步步把家族事業推向了高峰。——這種精神,正是來自美國新大陸,或者說與新大陸精神一拍即合的默契,直接造就了宋氏家族的成功。這種精神的特質,也就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朝氣蓬勃、不顧一切地謀求自我發展的冒險家精神,是古老中國文化道德束縛下的民族性格中最最缺乏的精神因素,而宋耀如的冒險經曆成就了他的冒險性格,其性格特質又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
以這樣的資本主義冒險精神進入處於顢頇腐朽、被迫轉型的古老封建帝國,必然會產生所向披靡的效率和勢不可擋的威力,表現在政治上就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風雲際會的先鋒性力量,表現在經濟上就是暴發戶和買辦階級的迅猛崛起,表現在家族上就是高端政治與權力經濟的高度結合,融為一體。以這種精神作為家族血脈遺傳給後代,成就了宋氏第二代所上演的風起雲湧、國色天香的一幕曆史情景劇。
楊君等人有幸利用了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新編出版的宋耀如17封海外英文信簡,為重新認識宋耀如的生平曆史提供了關鍵性的資料。本書稿對這些信件的相關內容作了很有價值的細讀,詮釋細膩,語言講究,使這部傳記有了許多新意。無論從內容分析還是語言運用,這部書稿都吸引我愉快地一口氣讀下去,並且時時有所啟迪,有所思考。當然,我所感受到的,未必就是楊君等作者所想表達的,但我如實說出,以供楊君等作者和廣大讀者參考。是為序。
2011年9月4日於上海魚焦了齋
Introduction by Chen Sihe
I received the manuscript of the biography of Charlie Jones Soong of Hainan by Mr. Yang Guoliang and two coauthors. Mr. Yang told me that the book will be published very soon and asked me to write a short preface for it. I dont know how to comment on this book, for I have not studied Charlie Jones Soong at all. What I can do, however, is to read it carefully and tell something about my understanding of it in this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