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點滴
大自然是孕育所有生命的母親,萬物都在她的懷抱裏成長。從人類誕生的一刻起,她獨特的美就給予我們最基本的熏陶,讓我們在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生命的價值所在。亞裏士多德說:“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人類對於大自然的愛和欣賞也是天生的。拜倫就說:“我不是不愛人類,而是更愛大自然。”
而如今我們都生活在被喻為“水泥森林”的都市裏,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限製了我們的視野,車水馬龍阻礙了我們外出的步伐。我們看到的動物,是馴養在家中的寵物和關在籠子裏的野獸;我們接觸的植物,是養在盆中的花草和被修剪整齊的枝椏;我們呼吸的空氣,是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連我們飲用的水,也是加了漂白粉的自來水。這樣的生活距離大自然太遠了。
出生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們自然不會知道大自然所代表的含義。他們不知道種子如何破土而出,不知道小雞是如何被母雞孵化,不知道草莓什麼時候成熟,更不知道生命是如何生生不息。他們隻知道超市裏賣的水果一年四季都有,甚至認為肯德基裏的雞塊才是真正的雞,他們對流浪的貓咪投擲石塊,更無視受傷的小動物的掙紮和無助。如果孩子離大自然太遠的話,他就不會懂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仰。
因此,作為父母,培養孩子熱愛自然,欣賞自然的美是非常必要的。
習慣故事
是的,在這裏,我要向父母們推薦一份報紙,也許你會對我的推薦不屑一顧,因為你已經讀過很多很多快餐式的文化消息。可是這份報紙是非常特別的呢,它所刊登的,不再是人的消息,而是那些在廣袤的大地上、在茂密的森林裏躍動著的自然界的生命。它所記錄的,不再僅僅是人的事情,而是人類對大自然的親近和敬畏,還有人類對大自然的愛。這份報紙就是《森林報》。
在俄羅斯廣闊的土地上……哎,你的孩子可能覺得那是俄羅斯的地方,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你可以告訴孩子,大自然的魅力是不分國界、不分地域的,整個地球迎接的都是同一個太陽呢!好吧,在廣闊的土地上,時時刻刻都有生命在蘇醒、在生長、在衰亡。《森林報》每個月都會出一期報紙,認真地記錄每個月森林裏發生的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情。每一期森林報都有“林中大事記”、“城市新聞”、“集體農莊新聞”、“打獵”和“東南西北無線電通報”這幾個欄目,每個欄目都詳盡地囊括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活動的點點滴滴。當我們打開《森林報》的時候,會由衷地讚歎大自然的魅力與廣博。
森林的春天是從3月開始。春天的陽光慢慢地帶來了溫暖和希望,地上的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到處都在滴滴答答地滴著水,但榛子樹枝上已經早早地綻開了第一批春花。森林裏的動物們開始慢慢地從冬眠狀態中蘇醒過來,禿鼻烏鴉成為第一批回到故鄉的鳥兒,隨即椋鳥和雲雀也在森林裏唱起了婉轉的歌兒,森林裏逐漸熱鬧起來了。城市和集體農莊裏的人們都能從空氣裏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於是初春的打獵開始了。獵人們一路能捉到結實的鬆雞,還能近距離欣賞琴雞交尾場上的表演,精彩極了。在早春的第一個月裏,大地太過廣袤,從北極的冰川到中亞細亞的沙漠,各自呈現出的樣貌差別太大了,可是各地都不約而同地有了生命的脈動。
春季的第二個月——4月——是候鳥回鄉的時節。候鳥們像洶湧的浪潮一樣,大批大批有秩序地向故鄉遷移。嬌小的身軀要穿過遙遠的海岸線,抵抗著沿途的暴風驟雨寒冷迷霧,還要躲避隨時冒出來的猛禽與子彈,衝破一切障礙,飛向它們的故鄉。故鄉的積雪融化得差不多了,飲足了春水的大地上繁花似錦。森林裏熱鬧極了,柳樹的花兒、柔荑花兒都開得紛紛擾擾,蝴蝶、蜜蜂之類的昆蟲飛來飛去,忙著采集花粉,忙著尋找花蜜。融化了的雪水嘩啦啦地衝出河道,有時候也會給小動物們帶來一些困擾,有一隻不大聰明的小兔子就被大水困在一棵大樹樁上,被大水波及到的小鬆鼠會主動跑來乘船,連一部分鳥兒都會因此受苦。可是這個時候在水下,睡了一個冬天的魚兒們都出來了,愛釣魚的人趕緊出發吧,一定會滿載而歸的。這個時節裏,林木種族之間的戰爭剛剛打響,雲杉種族首先搶占了砍伐禁地,它們能否獲得勝利的懸念我相信會吸引孩子一直看下去的。
5月是歌唱舞蹈的最好時節,這個時候春天才開始鄭重其事地給森林穿著打扮,高大的樹木都披上了嶄新的綠葉衣裳。從清晨到黃昏,森林裏的所有動物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奏樂歌唱,即使到了晚上,也有森林通訊員發回通訊,報告夜晚的各種聲響。林木種族之間的第一場戰爭開始了,小雲杉打敗了草種族,才剛剛站穩腳跟,白樺的種子也來到了這個地方,預示著戰爭才剛剛打響,特派員將會繼續關注。農莊裏的人們在這個時候非常忙碌,他們播種、施肥、除草、剪枝,孩子們還會用各種方法捕魚,休息與工作相結合,可快活了!因為地理氣候的差異,很多獵人都趕到北方去打獵了:夜裏劃著小船拿著魚叉去捕魚,清晨在叢林邊拿著獵槍打鳥,還有的獵人巧妙地設下誘餌捕獲黑熊,收獲頗為豐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