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點滴
當孩子經常跟人發生衝突時,很多家長都束手無策。孩子欺負別人固然不對,但若是被欺負,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摩拳擦掌,急於出頭。
孩子的殘忍就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殘忍。在一個小集體中,總有幾個孩子處於劣勢,被人欺負。他們的童年由誰來拯救呢?他們的自卑和無助有誰能體會呢?
很多家長並不認同“和氣寧人”的觀點,因為,他們的孩子正處於劣勢地位。他們認為,一味地寬容,隻會遭受更多的歧視和欺侮。就算自己的孩子處於優勢地位,但長期欺負夥伴,也可能導致他們心理失衡,產生更大的危害。麵對孩子之間的摩擦,家長們如何處理呢?
答案,也許在小姑娘旺達·佩特羅斯基的手裏。
習慣故事
旺達·佩特羅斯基,這是一個特殊的姓氏,正如這個波蘭女孩兒一樣。
她現在就讀於美國一個小鎮上的學校,成了一個班級的13分之一。要不是因為她每天到教室時腳上都沾滿了泥巴,或許沒人會這麼快注意到有這樣一個女孩子,尤其是佩琪和瑪蒂埃。後來,大家都知道旺達每天都要從波金斯山的山間小路一路走著來上學。於是,在她上學的必經之路上,故事悄悄開始了。
從很早的時候,瑪蒂埃想說,自己其實並不想嘲笑旺達,她覺得由於別人貧困而施以嘲笑是殘忍的。在她眼裏,旺達是個安靜乖巧的女孩子,並且,她在麵對流言蜚語時還表現得很堅強。但瑪蒂埃的家境也不好,如果製止大家,她們的興趣也許就會從旺達那裏轉到自己身上來了,而她並不想被人說,她沒有旺達的勇敢和從容。
其實佩琪本身也不是個刻薄的小姑娘,甚至還很有正義感,她經常保護小孩不受壞男孩的欺負,也常因為小動物被人虐待而哭上個把鍾頭。要不是因為旺達那奇怪的姓氏和她關於一百條裙子的謊言,或許那個無聊的遊戲根本不會開始。
塞西莉是這個遊戲的關鍵,她是班上最受人注目的女生了,苗條、漂亮,衣服總是穿得比別人精致。她學芭蕾,並且有白色緞麵的芭蕾舞鞋以及配套的帽子與短襪,這一切都象征著體麵。關於塞西莉的一切,永遠都是女孩們熱議的焦點。那天,塞西莉也沒能令大家失望,穿了一條鮮紅色的新裙子,那光亮的顏色和柔軟的質地讓班上所有的女孩羨慕不已。
正當大家興致勃勃地圍繞著塞西莉和她優雅的新裙子時,站在遠處的旺達很是羨慕,她多麼希望同學們圍著的就是她呀!自從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學校,她還從未跟大家說過話。她渴望進入那個談話的群體,渴望成為那裏的一員,那象征著被接受、被理解、被關心,而不是天天和哥哥一起站在角落。她開始慢慢地向那群女孩子走近,每走一步都很小心很猶豫,活像一隻小鹿,仿佛一個缺乏善意的目光或是一句不小心的言語都能驚走她。
終於,她鼓足勇氣走到了離她最近的佩琪身邊,悄悄地拉過她說:“我有一百條裙子。”佩琪仔細打量了她一眼,看到了旺達身上那件穿得褪了色的、走了形的藍裙子,還有那舊舊的灰色滑雪帽和古怪的高跟係帶鞋。盡管媽媽每天都幫旺達清洗,第二天又及時晾幹。但這一切在佩琪的眼裏是那樣的奇怪和搞笑。於是,佩琪毫不留情地把大家的目光招呼了過來,故意提著調子重複了旺達剛才的話。同學們帶著惡作劇意味的問題和猜忌讓旺達覺得有些騎虎難下,為了讓她們相信自己沒有說謊,她告訴大家,自己的一百條裙子都掛在衣櫃裏,隻在出席正式場合的時候才穿,但這卻引發了更多的嘲笑。在眾人得意的歡笑聲中,旺達默默地離去。
於是,佩琪帶著自己的死黨瑪蒂埃等一群女孩子,天天都在旺達上學必經之路上圍攏了等待,開始了每日一度的“一百條裙子遊戲”:諷刺她和她那並不存在的一百條裙子。但旺達似乎並不介意,向大家一次又一次地描述著她的裙子們:一條是暗藍色帶淡青花邊的,另一條是華麗的叢林綠配了一根紅腰帶……這些描述通常在一陣陣巨大的哄笑聲中結束,女孩子們滿載著惡作劇成功的喜悅離去。這種惡作劇後來還延續到了學校裏。
然而,這一天,瑪蒂埃和佩琪卻沒能等到旺達。失去了每日一次的“娛樂”,佩琪顯得有些不甘,她們匆匆回到了教室,發現旺達也沒有出現在那裏。旺達的座位在十三班最靠裏一排的倒數第二個位置,那是屬於學習成績差、舉止粗魯的男生們的角落。可這個座位空了大半天,瑪蒂埃和佩琪不由得十分失落。不論她們是否承認,她們在心裏還是很擔心旺達的。
第二天,佩琪和瑪蒂埃沒有再去路上堵旺達,而是很早就來到了學校,因為今天是班級繪畫比賽成績公布的日子,大家都期待著老師說出冠軍的名字。佩琪是這群小姑娘裏畫得最好的,她多麼希望自己能獲獎呐!但當她們走進教室時,卻倒吸了一大口涼氣!原來,教室裏幾乎被圖畫給徹底包圍了,窗台、牆壁甚至黑板都被嚴嚴實實地覆蓋住了。這些圖畫都畫在大幅的包裝紙上,足足有一百幅那麼多呢!這不光令所有的女孩子們驚奇,連班級裏的男孩子們都紛紛駐足觀看,吹著口哨並嘖嘖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