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點滴
你的夢想是什麼?你是否認真計劃過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對於第一個問題,許多人都能很快地回答出來。但對於第二個問題,恐怕大家都得仔細想一會兒吧。
我們的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一天一天的平凡生活所構成。
在每天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我們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我們實現夢想的過程,是我們人生的寶貴財富。
小時候,剛學會走路,一歪一斜的,小腳丫子總是站不穩,爸爸媽媽總是站在不遠的地方關切地看著,鼓勵我們再堅持一會兒。因為他們知道,隻要我們堅持一會兒,就能慢慢學會走路。當我們不小心摔倒了,他們也會親切地說:“別害怕,站起來!”
每次長跑比賽,總是在感覺體力就要耗盡的時候,看到同學老師在一旁鼓勵的眼光,聽見震天的呐喊聲,“堅持!”
再堅持一下,下一秒就是終點。哪怕我們不是冠軍,但隻要堅持跑完全程,就戰勝了自己,贏得了自己人生的勝利。
其實,人生的每一次苦難,都隻是一份磨礪,隻是一個過程。隻要內心堅守一份希望,堅持自己的夢想,就能夠離成功越來越近。
習慣故事
鬼不靈是冀中平原白洋澱邊上的一個小水莊子,這裏本是個景色秀美的好地方,風光宜人。可是偏偏趕上了抗日戰爭,再美的景色也沒有人有興致去欣賞了。
張嘎子的家就在鬼不靈。
嘎子家的小院兒,三麵短牆,柵欄門朝西開,坐北朝南是兩間草房,左右栽著四棵楊柳樹,雖有些簡陋,卻也幹淨精致。從門往西大概五十米,便是白洋澱的一個淺灣,一片蔥蘢茂密的蘆葦,成片成片地從碧綠的白洋澱裏蔓延到岸上來。風兒一吹,蘆葦起伏搖蕩,發出一陣陣“沙沙”聲,像是一片喧囂的歡笑聲。
這樣的景致本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可偏偏遠處矗立著鬼子的崗樓,大煞風景。
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殘酷的時候,日本鬼子對冀中平原發動了“大掃蕩”,正常的農業生產根本沒有辦法進行,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更可怕的是,鬼子還到處緝捕迫害共產黨員,很多時候連普通老百姓也不放過,他們認為“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掉一個”。所以,百姓們都恨透了日本鬼子。
十三歲的嘎子很早就失去了爸爸媽媽,爸爸在抗日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就被敵人打死了,媽媽在嘎子五歲的時候因為沒錢看病也離開了,嘎子隻能跟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成了嘎子唯一的親人,嘎子也是奶奶唯一的希望。
奶奶是個非常堅強的女性,盡管在戰爭中經曆了很多生死與艱辛。但為了小孫子,她什麼苦都吃得了,東奔西逃,為的就是保護孫子。奶奶像珍惜生命那樣疼愛嘎子,嘎子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慢慢地長大。他體貼地理解奶奶的辛勞,十分敬重奶奶,對奶奶也分外孝順。
在戰爭歲月裏,奶奶和八路軍結下了生死之緣。她老人家感動於八路軍的赤膽勇敢,便冒險收留八路軍的傷病員,幫助八路軍打鬼子。在長期秘密救助傷員的過程中,跟八路軍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小孫子張嘎子在平日裏耳濡目染,幫助奶奶照顧傷病員,替八路軍放哨送信……日子久了,也深深地喜歡上了八路軍。他覺得,那些日日夜夜奔波在他周圍的人,各個都是英雄,各個都是他的朋友。
老鍾叔是地區隊的偵察排長,原名叫鍾亮。因為腿上犯了關節炎,已經在嘎子家住了五六天。老鍾叔雖然三十多歲了,卻是個小孩兒心性,跟張嘎子“情投意合”,兩人轉眼就成了好朋友。嘎子空閑的時候總愛聽老鍾叔講故事,老鍾叔也打心眼兒裏喜歡這個機靈勇敢的小家夥。
這天,老鍾叔給嘎子做了一把木頭手槍,嘎子見了,兩眼直冒光。老鍾叔卻賣起了關子,“這把手槍我要送給一個勇敢、聰明、堅決的抗日小英雄!”嘎子那麼聰明,一猜就明白了。他搶過老鍾叔手裏的槍,歡喜地擺弄著。心裏跟明鏡似的:這是老鍾叔在鼓勵他,希望他成為一名優秀的八路軍戰士。
老鍾叔正在給嘎子講一個八路軍戰士的故事,屋外突然傳來了清脆的槍聲,遠處還有馬蹄震地的聲音——鬼子突然包圍了鬼不靈。
在鬼子圍剿的過程中,老鍾叔為了保護嘎子,主動去引開敵人。可嘎子畢竟作戰經驗不豐富,一不留神兒,被鬼子抓住了。他一口咬定自己什麼也不知道,鬼子也從他嘴裏問不出半點消息。正當他有點得意的時候,發現鬼子押著一個血淋淋的人,被五花大綁著,一瘸一拐的,嘎子定睛一看,這人正是老鍾叔。
這下嘎子可慌了神兒,竟然哭了起來。天快黑了,鬼子把老鍾叔拴在馬上帶走了。嘎子已經哭得有點犯癡了,他感覺自己真沒用啊,連累了老鍾叔。多虧純剛叔趁機說嘎子有毛病,鬼子才沒有把嘎子一起帶走。
鬼子走了,純剛叔提醒嘎子回家看看奶奶。嘎子這才回過神兒來,飛奔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