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降者不殺(2 / 2)

軒轅並不想在黃葉族太多耽擱,他必須快些趕去熊城。於是,他對黃葉族作了一些安排,以便隨時聽候調令,並讓其與君子國相聯絡,甚至遷合,然後他才領著帶來的高手們及有僑、少典的戰士奔赴熊城。

熊城之外,鬼方和東夷兩部大軍的封鎖已少了很多,想來雙方經過兩個多月的僵持,結果卻不得不撤離。

事實上,鬼方和東夷終究是勞師遠征之旅,而有熊族卻可固守堅城,養精蓄銳,後援和補給充足,若雙方長期相持下去,吃虧的定是鬼方和東夷。因此,鬼方和東夷不得不撤師而去。

軒轅卻知道,鬼方和東夷絕不肯善罷甘休,抑或早已派高手潛入了熊城或是十大聯城,麵對這樣的堅城,若想從外部瓦解,那實是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其自內部崩潰。更何況,鬼方和東夷絕不能坐視河圖洛書合璧,那時神門一旦開啟,其後果究竟會怎樣,沒有人可以預料到。因此,所有鬥爭可能會由明轉暗。

此際熊城之中的形勢之惡劣確是從未有過的,內憂外患,亂成一團,表麵上的平靜無法掩飾其內在的風起雲湧。一個不好,熊城真的會自內部崩潰。

軒轅知道此行極為凶險,目前最要緊的便是將自己身邊的實力壯大起來,這就可使他應付困難時容易一些。

對於此行,其實他早已讓人密報於熊城中的聖女鳳妮,是以當他再入癸城之時,竟受到熱烈的歡迎。

伯夷父、蒙赤武諸人親自出城相迎,龍歌竟也派來了親信禿奎和雲英加入歡迎的隊伍之中,以顯示他對有僑和少典兩部戰士的歡迎,亦為了表示對軒轅的尊敬。

若是在往日,蛟龍和神農或許會感動,但是此刻他們對龍歌已心淡了,這個自私的人實讓他們無法苟同,何況此刻已有了軒轅這個大靠山。其實在這群人之中,軒轅已成了不可替代的首領,無論是有僑戰士還是少典戰士,他們都為軒轅的武功和無私所折服,包括蛟龍在內。

蛟龍對軒轅確是再無怨言,因為軒轅並沒有因為神農是其親兄長而特殊對待,而是將木神的絕世武學同時交給他和少典神農練習,如此世人夢寐以求的絕世武學,軒轅竟然毫不藏私地傳授給他們,可想而知這是對他們多大的信任。而軒轅更找了蛟龍長談了一夜,使得蛟龍又是慚愧又是汗顏,對軒轅幾乎已是死心塌地地尊敬。

軒轅對有僑和少典兩部的每一位戰士都一視同仁,皆認真指點其武功,更對白夜、竹山等精英授之自己最拿手的武技,讓其與花猛、獵豹住在一起,由這幾人去強化訓練白夜、竹山諸人,包括神風訣及青雲的劍法甚至還有木神的武功。事實上,軒轅確是想造就出一批精銳高手,到時候便是真個要麵對魔帝蚩尤,也不怕人單勢孤。當然,他並不相信魔帝蚩尤能抗拒百名高手的聯手攻擊,而對付這種人,人海戰術是極為有效的。麵對真正的強敵,軒轅根本不在乎以什麼方式取勝。

對於身邊的重要人物,軒轅將青雲所創的絕世劍法中的山裂相授,若遇強敵,這一招也足以保命,即使是土計對此招也是無可抗拒地選擇逃走。而這之中學全了此招的除軒轅外唯有木青,因為這是青雲的願望,希望木青能夠繼承他的武學,以此減輕他對劍神的歉疚。

木青本就是劍神的嫡傳一脈,隻是一直都無法突破神山鬼劍的死結,因此劍道難至大成之境,但其武功根底卻是深厚至極,並非蛟龍和神農所能比擬的,是以在死結一破之後,竟能力擒天祭司,實非幸致。因此,他在得青雲的武學之後,真是一日千裏,武功進境極為神速,雖不能與劍奴那深厚的功力相比,但其劍法也相去不遠。當然,因為劍奴這段日子以來也在不斷地接受新武學,亦修習過青雲的劍術,其武功也有大的進步。

劍奴本是一個專誌於武道之人,是以能很快掌握劍道精髓,使本身的武功一再提高,而且軒轅給他的啟示極大,使之對武學感悟頗多。

軒轅這次所領的一百名戰士,人人精神狀態都似達到了巔峰,鬥誌高昂,每個人都似自骨子裏透出煥然一新的氣勢,便連伯夷父這類見慣了場麵的人也禁不住對這隊人馬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