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寶寶認識周圍的日常事物時,父母應該給寶寶準備一些色彩鮮豔、圖幅較大的卡通畫報,一邊給寶寶看,一邊講畫報上的卡通形象,如一隻貓、一個香蕉等。還要經過多次練習後,經過逐件物品的反複溫習才能使寶寶記得牢,認得準,加深記憶,從而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
開拓寶寶的眼界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睡眠時間相對減少,活動能力顯著增強,對外界環境和事物也越來越感興趣。所以,父母要利用一切時機擴大寶寶的視野,開闊寶寶的眼界,使寶寶的視覺和聽覺更加發達,進一步增進寶寶認知事物的能力。戶外活動時間可控製在每天2~3小時,在上午10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出去比較好。
父母也可以在陽台上讓寶寶觀察周圍事物,隻要天氣晴朗還應帶寶寶出去玩。街上的行人、車輛,公園裏的花草、樹木,都會使寶寶感到好奇。還應盡量多讓寶寶到大自然中去,認識和觀察自然界的各種動植物、自然景觀,給寶寶以良好的感官刺激。
欣賞大自然的好處
寶寶的心理活動發展得很快,逐漸出現了認生、害羞、興奮和煩躁等各種情緒反應。根據這些心理發展特征,父母除了日常護理和與寶寶做各種適合的遊戲之外,還應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給寶寶創造良好的認知環境,使寶寶得到心理的安寧與美的享受,進一步培養寶寶穩定的情緒和美好的情感,為以後形成良好的性格奠定基礎。所以說,大自然裏的景觀不僅可促進寶寶感知覺的發展,還有益於寶寶的身心健康和智能發育。
培養寶寶的探索精神
寶寶的活動能力很強,喜歡滿屋子爬來爬去,一雙小手總是閑不住,就是一個瓶蓋或是一張賀年卡片也會讓他著迷。尤其會站立或者會走上一兩步之後,更喜歡扶著床或家具等東西探頭探腦,好像在探索周圍的環境。
這時,父母應滿足寶寶的好奇心,盡量鼓勵寶寶的這種探索行為,讚賞他在房間裏的每一個“新發現”。對於有危險的東西,最好放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如果寶寶看中的東西有可能導致危險,那就立刻設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並迅速將其藏好或放到安全地帶,以免挫傷寶寶的探索精神,傷害寶寶正在萌發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寶寶爬行時,父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有意把幾樣玩具放到床下、牆角或桌子底下,以此激發寶寶的探索精神。當寶寶找到這些玩具後,探索的興致就會更高。但要注意的是,所有東西不要小於寶寶的拳頭,以免被寶寶吞進肚裏發生危險。寶寶在擺弄這些小玩意兒的時候,不僅可以逐漸熟悉各種物體的特性,同時也鍛煉了手的精細動作能力,對促進大腦的發育也大有裨益。
(第三節)
認識寶寶大腦的敏感期
敏感期裏要因材施教
寶寶的大腦在成長發育中存在一個敏感期。在敏感期裏,大腦會有接收和學習知識、信息的強烈意願,寶寶對其中的某些知識或行為非常敏感,這個時候學習起來也非常容易。如寶寶在某一時期對語言特別敏感,那麼這時教他說話,他也會學得非常快。因此,如果在寶寶敏感期內因材施教,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機不可失的敏感期
之所以稱為敏感期,是它要區別於大腦其他時期,特指它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所以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敏感期裏,如果寶寶所處的環境是適宜的,他在無意識中就可以自然地掌握某種活動能力,而一旦錯過了利於學習某部分知識或活動的敏感期,寶寶再學習這種知識和活動就不如敏感期裏容易。雖然還是可以在日後學會,但是學習時間會更長一些,在學習效果上也會差一些。
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已經成為近年來世界性的趨勢。而且敏感期不僅是嬰幼兒學習的關鍵期,同時還會對寶寶心靈、人格的發展產生影響。父母最好不要任寶寶自然發展,而是要充分利用寶寶的敏感期這一良機,積極地促進寶寶大腦的智力開發和發展。
不同年齡的敏感期
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敏感期。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寶寶敏感期主要有:親子依戀敏感期、感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閱讀敏感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