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首先取一件寶寶喜愛的有色玩具,如紅色積木,反複告訴寶寶:“這塊積木是紅色的”。然後問寶寶:“紅色的呢?”如果寶寶能很快地從幾種不同的玩具中指出這塊紅色積木,就要及時稱讚寶寶。再拿出另一個紅色的玩具,如紅色瓶蓋。告訴寶寶:“這也是紅色的。”當寶寶表示疑惑時,再拿一塊紅布與紅積木及瓶蓋放在一起,另一邊放一塊白布和一塊黃色積木,告訴寶寶:“這邊都是紅的,那邊都不是紅的。”(不能說那邊是白色的、黃色的)把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到顏色上。把上述物品放在一起,要求寶寶“把紅的指給媽媽(爸爸)”,看寶寶能否把紅的都挑出來。如果寶寶隻挑出其中一種,可以提示寶寶“還有紅的呢”,並給一定暗示(如用手指),讓寶寶把紅的都找出來。這樣可以促進寶寶學習抽象概念,發展思維能力。
做蓋蓋子遊戲發展寶寶的初級思維
做這個遊戲前,媽媽準備一隻杯子和大、中、小3個蓋子,其中隻有一個蓋子是蓋在杯子上正好合適的。先教寶寶蓋杯子的動作,然後把三個蓋子都給寶寶,看用哪個蓋子能把杯子蓋好。寶寶在反複蓋上、蓋下之後,最終選中了正確的蓋子時,媽媽要給予表揚。如果寶寶實在不能確定時,媽媽要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這樣可讓寶寶掌握物體之間的最簡單的聯係,以發展寶寶的初級思維活動。
移紙取物遊戲
媽媽抱著寶寶坐在桌邊,桌上放一個色彩鮮豔的玩具,讓寶寶先玩一會兒。然後,媽媽用一張透明的紙或塑料袋,放在玩具上麵將玩具擋住,使寶寶看得見但拿不到。寶寶伸出去的手隻能碰到紙。這時媽媽開始教寶寶將紙向左或右移開,然後拿到玩具。
還可以把球、積木、娃娃、畫冊等放在桌子上,讓寶寶坐在中間。當寶寶伸手要拿某個玩具時,媽媽就可以擋住寶寶的眼睛,把玩具換個地方,再讓寶寶去拿這個玩具。
這個遊戲讓寶寶在尋找物體的基礎上,訓練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方位的初步記憶力。但要注意的是,玩過幾天後,要換換玩具再接著玩,以增加寶寶的興趣。
要和寶寶一同感受大自然
在帶寶寶到室外活動時,無論是在戶外散步還是到公園或者野外郊遊,不僅要讓寶寶鍛煉身體,還要引導寶寶感受大自然,觀察自然界裏的所有事物。如天上的飛鳥、流淌的小河、盛開的鮮花、可愛的小動物等。還可以帶寶寶拾各種各樣的石頭、樹葉、鬆果等玩,讓寶寶觀察父母用野花野草編製的小花籃。還可以自己製做一個小風車,讓寶寶拿在手上,在微風的吹拂下旋轉起來,使寶寶看到風的力量。
情緒和社交能力
隨音樂或兒歌做動作
父母可以找節奏明快的音樂、押韻的兒歌,讓寶寶一邊聽,一邊點頭、拍手,或者擺動身體,隨節拍做動作。培養寶寶音樂感受能力的同時,又可以促進寶寶右腦智能的發育和完善。
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這個月的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活動能力,對周圍世界有了更廣泛的興趣,有與人交往的社會需求和強烈的好奇心。因此,父母每天應當抽出一定時間和寶寶做遊戲,進行情感交流。也可以增加讓寶寶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機會。讓寶寶和同齡小夥伴在父母的照看下一起玩耍,玩玩具或者一起練習站立、走路。
鼓勵寶寶進行探索
在寶寶爬行時,父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有意把幾樣玩具放到床下、牆角或桌子底下,以激發寶寶的探索精神。當寶寶找到這些玩具後,探索的興致就會更高。父母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紙箱子,裏麵裝上積木、搖鈴、布製小動物、小球、玩具汽車以及畫冊等,讓寶寶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但要注意的是,所有東西不要小於寶寶的拳頭,以免寶寶吞食發生危險。寶寶在擺弄這些小東西的時候,不僅可以逐漸熟悉各種物體的特性,同時也鍛煉了手的精細動作能力,對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大有益處。
培養寶寶對他人的愛心和親和力
為了培養寶寶對他人的愛心和親和力,父母可以參考以下辦法:
辦法一:父母帶寶寶到外麵活動時,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看比寶寶大一點的哥哥、姐姐玩耍的情景,寶寶一定會很感興趣地看。對寶寶來說,這種高興地觀看也是一種積極的感受。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讓寶寶和他們一起玩一會兒。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寶寶的社交能力,培養寶寶對他人的親和力,慢慢地融入到小夥伴中。
辦法二:對寶寶來說,把自己的玩具或其他東西交給別人,就好像東西被搶一般,實在辦不到。這時,父母可以先向別人要玩具或東西給寶寶,然後再讓寶寶拿玩具或其他東西給別人。經過這種訓練,寶寶會知道別人接到他的東西很高興,而借出去的玩具或其他東西還會回到自己手中。
辦法三:媽媽先當著寶寶的麵愛撫布娃娃等類的玩具,然後說:“寶寶,你也抱抱。”寶寶就會模仿媽媽的動作。經過這種訓練,可以讓寶寶知道疼愛別人,從而培養寶寶的愛心。
(第十二節)
寶寶11~12個月左右腦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