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伏,“不破不立”(2 / 3)

全球備戰光伏未來

縱觀全球,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幾乎都是以政府扶持為主要驅動力。最早推行太陽能政策的國家是日本。為了扶持光伏產業,日本政府采取了非常積極的政策措施,在現場實驗的基礎上製定相應的標準和規範,允許光伏發電優先並網,這項政策對光伏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74年日本執行了“陽光計劃”,當時規定以居民屋頂並網發電為主要目標,對光伏係統實施政府補貼,初始的補貼達到了光伏係統造價的70%。到了1993 年,日本政府製定了“新陽光計劃”。在該計劃下,日本政府規定,自1994 年起居民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由政府提供補貼,補貼額度接近50%(以後逐年減少)。當年光伏係統的每千瓦安裝成本為200 萬日元/千瓦,補貼額為90 萬日元/千瓦。以後補貼額逐年下降,到2006 年該項補助取消。但此後安裝量仍然趨於穩定增長。

美國聯邦政府很長一段時間內隻在技術研發和退稅政策上給予光伏產業支持,如投資抵扣(ITC)計劃即投資總額的30%一次性或分年度抵扣稅收;生產量抵扣(PTC)計劃是指出每度光伏電力可抵扣1.8美分的稅收,以上政策對光伏支持力度較小,效果並不明顯。直到2010年7月21日,美國參議院能源委員會投票通過了美國千萬太陽能屋頂計劃,這一法案的通過將極大促進未來十年美國光伏市場的急速增長。從2012年開始,美國將投資2.5億美元用於該項計劃,從2013-2021年,每年將投資5億美元用於太陽能屋頂計劃。根據該項法案,連同現有的激勵機製,太陽能發電係統須在1 MW以內,可獲得高達50%的太陽能係統安裝的補助。該項立法的補助資金可以補貼40 GW的新安裝容量,加上地麵光伏電站、各州聯邦府補貼,美國光伏市場總量預計超過100 GW,將取代德國成為未來太陽能發電市場的發動機。

光伏發展最具亮點的無非是歐盟國家,而有分析指出,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將仍然是未來幾年的主要安裝大國。但是由於這幾個國家的政府都擔心光伏發展過熱,一直在調整相關的上網電價法(FiTs)用以引導產業健康理性發展,這將使得歐洲在短期內增長幅度不會像以往那樣大。在1991年,德國就通過了《強製購電法(StrEG)》,要求電網企業按規定的電價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998年德國政府進一步提出“10萬屋頂計劃”(100,000 Roofs Program),並於2000年開始實施,爭取從這些屋頂上取得300兆瓦太陽電。此舉極大地刺激了德國乃至世界的光伏市場。2000年,德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EEG)》,解決了光伏係統的並網難問題。EEG還規定光伏發電在固定時間內(20年)享受固定的上網電價,上網電價每年按5%的比例遞減;同時還設置了每年提供優惠上網電價的容量上限為35萬千瓦,2002年又將其調整為1吉瓦。2004年,德國修訂了EEG,規定對不同容量、不同形式的光伏發電實行46~62歐分/千瓦時的區別上網電價。2009年,德國采取了更加靈活的上網電價政策,將其每年遞減的比例由固定值改為與容量掛鉤,以更好地利用電價杠杆,調節新增的裝機容量。2011年,德國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降低為0.24~0.39歐分/千瓦時。德國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的補貼是由電力用戶分攤的。2010年,默克爾政府提出要大幅降低光伏發電補貼,遭到反對黨以及執政聯盟內部一些人的強烈反對。最後,還是就補貼政策達成了妥協,使德國光伏發電能夠維持在一個適當發展的速度上。自2008年以來,意大利相繼出台了多個光伏能源應用方麵的刺激政策和法規,除了歐洲國家普遍采用的優惠上網電價回購政策,還對光伏應用總成本提供高達20%的資金補貼: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去年底宣布投入7700萬歐元支持國內小型天陽能光伏網站與國家電網並網。奧地利聯邦補貼和資助又分為聯邦費用補貼和聯邦投資資助。奧地利聯邦政府每年設置1700萬歐元的聯邦費用補貼,補貼麵向所有的新能源應用者,但規定太陽能和其它生態能源的資助至少要占每年費用補貼的10%。該項補貼資助期為12年,最後兩年資助額遞減,同時接受補貼者有義務至少使用太陽能設備13年。目前,歐洲的光伏上網電價已經低於每千瓦時20歐分,光伏發電已經進入了平價消費時代,意味著已不再需要國家的補貼。而創新的英國實施的是可再生能源承諾保證書(roc)政策,roc是一種頒布給鑒定合格的電廠的綠色證書,證明在英國生產的、供應給英國國內客戶的合格可再生電力是經許可電力供應商生產的。roc是英國可再生電力項目的主要支持性計劃,它強製英國的電力供應商不斷提高其電力生產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roc針對每兆瓦時的綠色電能生產而發放,生產的電能可自用或輸入電網。roc可依據能源供應商需完成的配額義務(逐年增加)出售,其平均價格在35~50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