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英語:要大膽大聲地說出來(1 / 2)

小寶剛進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很多家長見自己的孩子能夠用英語說水飯湯蘋果桔子香蕉等單詞,倍感欣慰,覺得自己的孩子特了不起。孩子會講自己聽不懂的英語啦,父母就很有成就感。別人都引以為豪的事情,我卻覺得很不妥當。

我覺得孩子,孩子在12歲之前,最好不要去學外語,千萬不要讓孩子用非母語去學習語言。那樣做,不會讓孩子提前掌握母語和外語兩門語言,隻會讓孩子導致語言混亂,反過來還會影響母語的學習。

全民對英語的狂熱,讓所有的家長無法淡定,加之“要讓孩子贏得在起跑線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很多父母都在逼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學ABC了。

當然,我並不反對孩子學習英語。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學習英語顯得尤其重要。歌德說:“一個對外語一竅不通的人,不可能了解自己。”

掌握一門外語,就是給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麵的世界的門。如果要了解世界,感受文化差異,我們必須掌握一門外語。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說英語,或者把英語定為官方語言,那麼,學英語就是我們學外語的最好選擇。

遺憾的是,中國人學英語,最終的目的,隻是為了應付各式各樣的考試。比如,我考入我們大學的學生,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了六年以上的英語,但是到了我們這裏,還要學習兩年《高職英語》。學校規定如果不取得英語三級(應用英語)資格證書,就不能畢業。本科類院校也有類似的規定,不過,他們要求英語必須過四級,甚至更高,比如六級,八級等。參加工作後,評職稱仍須考英語。中國人,從小到大,英語都是一道關。然而,即便如何瘋狂地學習英語,但國人的英語表達,仍是弱項。我們學習的英語都是“啞巴英語”,“聾子英語”,聽不懂外國人說英語,自己也無法開口說英語。

我們學習英語,從國際音標開始,然後是記單詞,學語法,然後就是學習中翻英,英翻中,表現為靜態化和紙麵化。當然,知道如何閱讀和翻譯,無疑也是很好的,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語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光是記單詞、學語法,不可能讓我們達到交流的目的。

語法更多的是通過規則和圖解來分析,讓孩子一接觸英語,就學這個又難又無趣,隻會讓孩子不喜歡學英語。

語言是學習的對象,更是表達的工具。孩子學習英語,不能光看考多少分,能不能讀懂英文書,最重要的,是大膽且大聲地用英語說話,能和外國人交流,應用自如。

就目前國人學英語的效果來看,我還是比較欣賞李陽的“瘋狂英語”,他能讓人忘掉一切,瘋狂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要讓孩子大膽且大聲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最好的辦法,就是請一名外教,做語言陪練,他們發音純正,說話自然流暢,這樣容易產生帶入感,有情境,自然會學得好。但是,這種方法不定適合所有的家庭,找到合適的外教很難,即使聘請到了,費用也不菲,一般的家庭很難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