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六他們走後的第四天,劉昊被李隆基宣進了皇宮之中。
李隆基看起來精神不錯,現在晉陽已經平定,而且平白無故多了五萬多俘虜。新鄉城的建設絕對會如火如荼的進行。而且現在李禕並未提出要返回洛陽,這讓李隆基很欣慰。關鍵時候還是自家人靠得住。離開洛陽的時候李隆基就答應了李禕,晉陽事情結束就讓李禕返回洛陽,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誰都沒想到晉陽會抓到五萬多的俘虜。如此關頭,李禕非但沒有抱怨,反而主動請纓要隨大軍一同趕往新鄉。
洛陽城數萬的城防軍被調動起來,所有人都接到了一個詭異的通知,那就是盡可能的往新鄉城的方向運送給養。李隆基對外宣稱是為了劉昊建設新鄉城,增加一處稅收之地,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新鄉城那邊絕對有大動作。不過李隆基不讓任何人插手此事,就算一些世家和朝臣嗅出了其中不同尋常的味道,但是沒有證據,更沒有機會探查。他們幹著急也沒辦法。
現在洛陽城內的道路已經全部修完,李隆基沒有讓這些俘虜解散,而是大手一揮,讓他們全都修理從洛陽到晉陽和從洛陽到新鄉的道路。在體驗了水泥路的好處之後,李隆基的心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一城一地修建了,他在想著怎麼才能將水泥路修建到大唐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北邊邊關等地,假如修建了這種水泥路,別的不說,起碼以後出兵就迅速了許多。
現在李隆基就是想知道,劉昊手中的水泥作坊怎麼才能繼續擴大。最好整個大唐各地都建立一座或者數座,供當地的建設。李隆基覺得隻要水泥作坊不耽誤時間,五年之後大唐絕對會變個模樣。上位者有時候考慮問題很簡單,但是實施者就不能這麼天馬行空了。比如現在,劉昊對李隆基這種大躍進的方式就不認同。
劉昊拱手向李隆基說道:“陛下不要如此冒進,現在新城改造之類的工作不能操之過急。起碼現在時機還沒成熟。這種事情需要徐徐圖之,先在洛陽周邊建設,等到時機成熟,再全國推廣。萬一這些水泥道路出了問題,也不至於會倒是整個朝廷崩亂。”
李隆基一聽有點不高興了:“那找你說來,朕什麼時候這麼做才行?朕需要一個理由!”
劉昊笑了笑說道:“陛下你有沒有想過,假如現在大力推廣水泥建造,萬一某地的長官或者軍事長官一時頭腦發熱,揭竿而起。到了那時候麵對水泥城牆,我們該怎麼做才好?現在全國的軍權還沒全都抓在陛下手中,我覺得還是再等等。起碼等軍校的畢業生充斥在了各個軍隊中才行。這樣就算有些鎮將有不臣之心,陛下也能從容應對。”
李隆基聽了不屑的說道:“我大唐將帥,俱是忠心耿耿之人,怎麼會有人有不臣之心呢?誌才你是不是多慮了?而且這話傳出去的話,絕對會讓很多人對你心生不滿。你真的覺得現在不是全國推行水泥的時機?”
劉誌才點點頭:“起碼得用一年時間檢驗一下洛陽的水泥道路質量如何吧?萬一到了冬天道路全都給凍得皸裂,那麼水泥路還是最好不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了。沒人喜歡一年需要修一次的道路。而且這樣代價太高,我大唐雖然這些年風調雨順,積攢了不少的家底,但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啊。”
李隆基一聽,衝劉昊擺擺手說道:“好吧,這個回頭朕再找人討論。說說軍校招兵的事情吧。李禕傳來消息,說他將率領大軍從晉陽直入新鄉。當然了,這個估計得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李禕想讓你在這段時間內重新再招一批兵,並且突擊訓練一下帶到新鄉。到了新鄉一邊看守著俘虜建設,一邊訓練。”
劉昊聽了頓時張大了嘴巴,這個李禕怎麼不按照劇本來啊?讓自己這個年輕人來做這麼大的事情,虧他能想得出來。而且洛陽皇親國戚這麼多,到時候他們要走關係,憑自己一個人能攔得住麼?本來沒有去晉陽,劉昊覺得自己可以安閑一段時間了。結果這老頭兒居然給自己出了一道這麼難的題。
李隆基看到劉昊一臉苦澀的樣子,心裏覺得很開心。這是李隆基第一次見到劉昊吃癟。他笑著對劉昊說道:“李禕已經派了以高適為首的一千多騎兵過來幫助你,這次計劃先招三四千人。等到訓練出來之後,李禕他們也到了新鄉。到時候再訓練一批就是了。今年軍校一定要擴充到一萬以上。為以後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