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集 官場新人(下)(1 / 2)

蘭小魚認為新進機關的人被送去培訓培訓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個觀點不算錯,隻是她畢竟沒有在機關工作過,不知道機關送人去培訓這裏頭也大有名堂呢。

中央黨校一級就不說了,就算平時的培訓也分很多種,有些是上級的安排,各單位都以為是負擔的,就派一些閑人或者不受待見的人去;有些培訓帶福利的性質,自然要平均利益,妥善安排;還有的是真正的技能培訓,這要交給能做事又肯做事的人去;而這次費總工安排的培訓隻要是為了拍攝災難求生科教片而舉辦的,這種片子現在很火,如能參演,算得上是件能名利雙收的事,隻是這件事同時也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對參加人員的要求也很嚴格,如此一來,有些人雖然想去,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本事,又怕自己撐不下來,再落個工傷什麼的,就劃不來了,也有的人沒想那麼多,抱著玩一玩、到時候再說等心態,也在爭取這個培訓的名額。凡是一旦有人爭,味道就變了,為了平衡利益和責任,省救援應急指導中心領導班子決定分配名額,本部推薦三十五人參加,各地區單位推薦五到六人,再往下一級的一到二人,算下來也有百來號人。

後來又省裏又增加了一人,就是馮楠。

其實這件事在馮楠上班之前就在開始籌備了,馮楠報到時單位的推薦報名時間剛過,但他才一上班就被費總工親自點將,破格推薦,這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因為費總工這個人心高氣傲,沒點真才實學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這次卻獨獨對馮楠情有獨鍾,還讓他列席中心中層以上幹部才能參加的會議,這讓中心的人議論紛紛,於是八卦族紛紛行動起來,沒幾天就把馮楠很查了個底兒掉,這才知道這個新來的家夥原來不是等閑之輩啊,就前幾天還在第二醫院那兒反恐呢,既然有這等本事,那麼求生能力也不會差,能入了費總工的法眼也就不奇怪了。

成不成為八卦的中心,馮楠是一點兒都不在乎,既然是新人嘛,引起別人的注意也不算稀罕事,而且馬上又要去培訓中心了,管他機關的這些八卦族怎麼說呢?而且他從第一次參觀培訓中心就喜歡上了那裏,同時也喜歡上了救援這個行當,因此當費總工推薦他去培訓學習的時候,他的心裏隻有高興,其他的什麼雜七雜八的,全都沒多想。

這次培訓是大事,整個中心一共推薦了三十六個年輕幹部(原本三十五個,後來加上了一個馮楠)去基地學習,出發時有統一的車輛安排,不過也有些騷包非要自己開車去,甚至不去單位集合,因此通勤車上有很多的空座。

馮楠因為前一天提前下班回家,沒有委托費總工把自行車還給培訓基地,所以第二天就用自行車馱了背包,騎車到單位搭通勤車。

他正擔心自行車搬上通勤車是不是合適的時候,發現通勤車後麵有自行車掛架,一下就放了心,把自行車掛了上去。

這次去參加培訓的人雖然也都是機關幹部,但大多都是年輕人,身上的官僚氣也還不重,現在又要去基地培訓,因此言談舉止倒也充滿了幾分年輕人應有的活力。湊巧的是前幾天幫馮楠辦報到手續的徐波這次也被推薦了,這算得上是個熟人,於是馮楠就挨著他坐了,兩人還攀談了起來。據徐波說培訓計劃發生了一點變化,原本是打算同一個模擬場景由專家組和普通誌願者同時參加,而現在改為一加一了,既一個專家帶一個誌願者。而那個誌願者也不是完全的普通人,而是由救援應急指導中心的機關幹部參與,據說這樣可以省下一大筆保險費,並且能降低事故隱患,不過這麼一來就變成國產版的“求生一加一”了,費總工對此很不高興,但還是同意了,畢竟他這個人還是有大局觀念的。

才一個晚上,變化就這麼大,馮楠覺得自己有點理解為什麼費總工一年裏到有大半年在國外了,而直到這時他才開始有點隱隱的擔心以自己的個性能不能在機關混下去,既然連費總工這種看似超凡脫俗的人都要被迫做一些讓步,自己就更難混了。

到了基地,基地外的停車場已經停滿了大半,多是外地牌照,這是指導中心下屬部門的車。

接下來安排報到先是報到,領教材,最後分配住所。

分配住所的時候管理員說是按五星級酒店安排的,此言一出,很多機關的幹部都笑了出來,因為培訓基地的設備一切從簡,最好的招待所也不過是自帶衛廁的標間,星級酒店一說純屬是調侃。

果然,管理員先把他們帶到庫房,每人簽字領取一個帳篷和一張防潮墊,然後又帶他們到了一大塊空地,這塊空地是基地新征用的土地,荒草曼曼,地表也坑窪不平,不遠處還有一片北方罕見的水田,但已經荒蕪,又是秋高時節,水草長的老高。

正在大家質疑‘難道這就是今後三個星期的住宿點?’的時候。管理員就已經直截了當的給大家指定了地點,並要求說帳篷要搭的橫平豎直,之後就甩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