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全麵發展,兒童健康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兒童營養、心理、早期發展、兒童保護和環境安全等涉及兒童的健康方麵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這給新時代的兒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社會影響兒童健康和生長發育的因素仍然存在,也是值得關注的。
1.營養因素
營養是生長發育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兒童少年正處於旺盛的生長發育階段,必須不斷從外界攝取足夠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熱能和營養素攝入不足,不僅會引起生長發育遲滯,而且影響智力發育,導致學習能力下降,嚴重者可引發急、慢性營養不良和各種營養缺乏症。我國兒童的營養問題,嬰兒母乳喂養率低和不正確的輔食添加是嬰幼兒發生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的主要原因。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如偏食、長期食用高熱能或精製食品等營養不合理,導致兒童肥胖、微量營養素缺乏等營養不均衡的現象出現。
2.體育鍛煉
現代科技發展,學習壓力加大,人們更重視兒童的學習與智力開發,容易忽視體育鍛煉。“生命在於運動”,體育鍛煉是促進身體發育,增強體質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3.疾病因素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疾病對生長發育的影響不可忽視。除了先天性疾病、遺傳性疾病、傳染病外,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等兒童成人病的發病率日益增加,心理疾病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兒童中。這些疾病同樣會影響生長發育。疾病對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取決於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所累及的組織、器官和係統範圍,病程的長短,是否留下後遺症等。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這些兒童疾病,對保護兒童少年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4.生活作息製度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製度,做到有規律、有節奏,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和學習時間,定時進餐,充足睡眠,對生長發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人體各組織、器官、係統的活動都有一定的節奏和規律。在合理生活製度下,包括大腦在內的身體各部分活動和休息能得到適宜交替,加上及時補充營養,保證熱能代謝正常進行,有利於促進充分發育。睡眠對大腦皮質功能的恢複過程更為重要,睡眠不僅是各種熱能物質的儲備過程,也是生長激素的脈衝性分泌高峰階段。兒童少年應有充足的睡眠;年齡越小,睡眠時間應越長。兒童進餐後需要一定時間的休息,保證飯後血液能集中於胃腸道,幫助消化、吸收。飯後不應立即從事大運動量的鍛煉,否則可能影響消化道的正常功能。為保證兒童少年有充足、合理的營養攝入,在注意平衡膳食的同時,還應安排好膳食製度(包括每次進餐的數量、間隔和時間等)。體育鍛煉是每日生活作息製度必不可少的內容;每天應保證1小時左右的運動,尤其是戶外活動,對增強體質、促進生長發育作用很大。
5.氣候因素
氣候對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人類對惡劣氣候的適應性本身就說明氣候對生長發育有影響作用。居住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體重相對重,皮下脂肪層厚,胸廓前後徑大,頸和四肢相對短;這種體型適合在寒冷環境中保持體溫。赤道熱帶居民的體重通常較輕、皮下脂肪層薄、胸壁薄、頸和四肢相對長、軀幹較小;這種體型適合在炎熱環境中散熱。這些都是千百萬年以來人類對環境長期適應性的表現。季節對生長發育(尤其身高、體重)有明顯影響。春季身高增長最快,秋季體重增長最快。體重增加的季節差異尤其顯著,9~11月增加較快,而在炎熱季節有些兒童體重不但不增加,甚至還有減輕趨勢。以半年為觀察單位,體重增加的2/3發生在9月到第二年2月,僅1/3發生在3~8月期間。出生後第1~2年內體重的增長無明顯的季節差異。身高增加的季節差異和體重恰恰相反,3~5月份身高的增長值等於9~11月份增長值的2~2.5倍。在身高較快增長的季節裏,新的骨化中心出現也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