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零食類(1 / 3)

所謂的零食就是指的非正餐時間所吃的各種少量的食物或飲料。零食是常見休閑消遣的食品,花樣繁多、味香色美。麵對著各種美味零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抵禦不了這種誘惑,成年人也常經不住誘惑。人們一般都認為吃零食是一種壞習慣,實際上,零食是兒童飲食結構中的雙刃劍,它可能導致體重增加、營養不良和影響胃口,但也能緩解正餐間的饑餓、避免正餐吃得過飽,對於成長快速、體力消耗較大的兒童,可以為他們提供身體所需的部分能量和營養素,它也是三餐營養不足的有益補充,並給生活增添樂趣。零食到底能不能吃?零食該怎麼吃?如何讓兒童科學、合理地消費零食,補充一日三餐所缺少的食物種類,達到膳食平衡,促進其生長發育,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1.零食種類

(1)果凍:果凍的基本成分是卡拉膠。它是一種從海藻中提取的膠狀物質。這種膠凍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隻能穿腸而過。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果凍的甜味來自精製糖,香味來自人工香精,顏色來自合成色素。雖然有的果凍裏也加入了一點果粒或牛奶,但是其營養價值與水果和牛奶相差甚遠。也有的果凍添加鈣、鋅和維生素A、維生素D等,但這些營養素在果凍中吸收率很低。多吃果凍不僅不能補充營養成分,甚至會妨礙某些營養素的吸收,如卡拉膠在腸道可以與鈣、鋅等無機鹽形成不吸收的複合物,影響鈣、鋅的吸收。維生素A、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需要在具有脂肪環境下才能吸收,然而果凍中不含脂肪,吃果凍的同時也不會吃含脂肪的食物。所以,這些營養成分並不能有效地被人體吸收。孩子的胃容量本來就小,如果在飯前用很多不能消化的果凍填充在胃裏,將會產生虛假的飽感,妨礙正餐的食欲,顯然會減少正常的營養供應,對兒童生長發育不利。

(2)涼食:雪糕、冰淇淋類涼食是孩子們最喜歡吃的零食,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以奶為主要原料製作的涼食,其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鈣的含量也高些。由於這類食品含糖量高,又是冷凍的食物,過量食用可以影響孩子的胃口,刺激胃腸道,導致“脾胃不和”;有一些孩子的“淺表性胃炎”也與貪食冰涼食品有關。

(3)膨化食品:膨化食品是以玉米、麵粉、小米、馬鈴薯、豌豆等糧食為主要原料,經過膨化後外麵噴上油脂、鹽和調味品等配料而製成,如蝦條、薯片、魷魚酥、蔬菜圈和爆米花等。因為其質地疏鬆、氣味芳香、容易消化,受到孩子們喜歡。然而,在膨化加工中,糧食原有的營養價值並未得到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其營養價值不及普通的饅頭、米飯。很多膨化食品口味比較重,鹽分的含量很高,容易讓兒童養成不良的味覺愛好。膨化食品看起來體積很大,熱能很低。但是它畢竟是糧食製成,水分含量又少。如果不按體積計算,單位重量的膨化食品熱能相當驚人。25克的膨化食品,其中所含的熱能相當於多半碗米飯。偶爾買一袋膨化食品滿足口味未嚐不可,但如果孩子經常大量地吃,會影響正常飲食,也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

(4)糖果:目前,糖果種類很多,五顏六色,五花八門,從過去的奶糖、水果糖到現在的瑞士糖、口香糖、巧克力等。雖然這些以“糖”為主要成分能飽腹和補充能量,如果長期攝入過量的糖分,除了蛀牙、肥胖等不良反應外,更將妨礙身體對其他維生素、無機鹽的吸收,造成脂肪堆積、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等。尤其空腹吃糖,會影響身體對各種蛋白質吸收。

(5)糕點類:餅幹、曲奇、蛋糕等糕點,其主料是麵粉,配料是蔗糖、油脂、香精等。其中曲奇含有大量飽和脂肪,脂肪含量比肉類還要高。曲奇類和酥性餅幹產品中所添加的脂肪主要是黃油、牛油和植物奶油等。這些脂肪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較少,特別是經過人工加氫製造的植物奶油,可以影響兒童神經係統發育。這些糕點的糖含量較高,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含量都很低,營養素不平衡。在蛋糕、麵包等糕點裏,吐司麵包、芝士蛋糕、奶油蛋糕和油炸類糕點,它們都會讓人在美味的誘惑之下一不小心攝入大量的糖分、油脂。因此,盡量不要讓孩子用糕點、餅幹來代替正餐,隻能在兩餐之間饑餓時吃一點兒。如果孩子已經肥胖,就應當嚴格控製這類零食的數量,可以選擇全麥麵包、雜糧麵包,全麥餅幹、蘇打餅幹,吃點粗糧既易消化,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