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麵是我國人民現階段的主要食品,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但是大部分都含在稻和麥子的麥皮內,集中於胚芽周圍。要是我們把米加工得過分精細,研磨得特別白,就會使營養成分丟失很多。據有關部門統計表明,將糙米碾成精米,損失的碳水化合物高達50%,丟失的維生素多達90%。長期吃精米,不攝入其他含礦物質、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就會引起鈣、磷等微量元素、維生素B1、煙酸、核黃素等的不足,從而導致骨質疏鬆、人體機能紊亂、智力下降。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煩躁不安、健忘、精力不集中、多夢、胸腹脹滿、心跳增快、氣喘、水腫,從而誘發神經炎、口角炎、瞼緣炎、角膜充血、脂溢性皮炎等病症。土豆、紅薯、玉米等糧食作物,雖然沒有精米、白麵好吃,可營養豐富、纖維素多,攝入後不僅可營養身體,而且可刺激腸蠕動,減少毒素的吸收,防止便秘和腸道腫瘤的發生,被營養學家譽為人類的平衡食物。兼搭著吃,有益於身體健康。實踐證明,土豆、玉米、大豆、紅薯等一類雜糧,有的營養成分高於主食和魚、肉。如2千焦紅薯或土豆,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比0.5千焦大米或麵粉要多得多,還能彌補大米、麵粉中缺乏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的弊病;玉米含有相當豐富的亞油酸、卵磷脂、維生素E,大大超過大米和小麥;硒、鎂等微量元素,有抗癌作用;賴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有利於人體新陳代謝和促使兒童的智力發育;因此,醫學家認為,玉米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癌症等疾病。大豆的營養就更比米麵食物豐富,含蛋白質的量高達36.3%,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和複合維生素B,都可與大米、小麥相比擬,被營養學家授以“植物蛋白”之冠,受到發達國家人民的青睞。
在人民生活提高的今天,不隻是要注重吃好,還要講究科學進食,合理搭配膳食,從營養身體出發。如果我們在以標準米、麵為主食的同時,加食一些豆類、玉米、土豆、紅薯、植物油、豬或牛、羊肉、禽蛋、魚、牛奶、蔬萊、瓜果,就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保證人體生理活動正常需要。有偏食習慣,或者進食精米。精麵、肉食,厭其粗者,對維護機體的正常功能、新陳代謝等,都是不利的,應予以糾正。
為什麼孕婦忌吃火鍋
孕婦不宜常吃火鍋,因為火鍋原料大多為羊肉、牛肉、豬肉甚至狗肉,這些肉片中都可能含有弓形蟲的幼蟲。這些弓形蟲幼蟲,蟲體極小,寄生在細胞中。人們吃火鍋時,習慣把鮮嫩的肉片放到煮開的火鍋中一燙即食,這種短暫的加熱一般不能殺死幼蟲,進食後幼蟲在腸道中穿過腸壁隨血液擴散至全身。孕婦受感染時多無明顯不適,但幼蟲可通過胎盤感染到胎兒,嚴重的發生小頭、大頭(腦積水)、無腦兒等畸形。
為什麼孕婦優生不宜節食
有人認為,懷孕時節製飲食,可使胎兒小些,便於分娩。另外,有的孕婦怕產後過度發胖,也要孕期節食,這些做法是不正確的,會直接影響優生。
小兒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是懷孕四個月至出生後兩周歲,而這當中最關鍵的一段時期又在孕期的最後三個月至出生後六個月裏。人的腦組織發育有個特點,就是細胞增殖“一次性完成”。新生兒的腦神經細胞可達100億至140億個,此後其數量不再增加,而且每一神經細胞的體積也不再增加。假使錯過了這段時間,是無法再補償的。
因此,在母親整個孕期內,要保證營養充足,如果人為節食,勢必影響營養素的攝入而使腦細胞達不到最大的增殖數目。
不過,我們所說的保證孕期營養充足並非指多吃或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要講究平衡膳食,亦即中醫所說的孕婦飲食之“三宜三不宜”(宜淡不宜濃、宜輕清不宜重濁、宜甘平不宜辛熱)。據此,孕婦隻要每天輪換吃上些蛋、魚、肉、動物內髒、芝麻、核桃、大豆及豆製品等即可保證腦發育必需營養素的攝入量。另外,要忌食油膩。孕婦每日營養攝入量一般應比正常人的熱量增加1255幹焦,蛋白質增加25克。打個比方說,100克雞蛋中含熱量670千焦,蛋白質13克,那麼,孕婦每日應增加的營養素攝入量約相當於四個雞蛋。
為什麼孕早期不宜多吃水果罐頭
妊娠早期孕婦體內的激素發生變化,喜歡吃些酸甜的水果,有些孕婦喜歡吃些水果罐頭,但應注意的是,水果罐頭吃得太多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為了達到長期保存和增加水果的色佳味美的目的,在生產水果罐頭的過程中就要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色素、香精、防腐劑等,這些物質通常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對人體影響不大,因為成年人排泄和解毒能力強。但是孕婦卻不同。孕婦由於體內各係統發生了一係列生理變化,解毒和排泄功能受到一定影響。孕婦若長期大量食用水果罐頭,其中的化學添加劑如色索、香精、防腐劑等,會通過胎盤血液循環進入胎兒體內,引起慢性中毒,出現流產、早產或難產、胎兒畸形。因此,妊娠早期不宜多吃水果罐頭,在水果淡季最好多吃些新鮮蔬菜,也可在菜中加些醋和糖,有益於胎兒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