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性強的學生喜歡和獨立性強的同學交朋友,希望在他們那裏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學習上,喜歡讓老師給予細心指導、時時提出要求,否則,他們就像斷線的風箏,沒有著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裏,一切都聽父母擺布,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他們常常會不知所措。
具有依賴性格的中學生,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發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賴型人格障礙。依賴性過強的人需要獨立時,可能對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內心缺乏安全感,時常感到恐懼、焦慮、擔心,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反應,影響身心健康。
那麼,人為什麼會在對別人的依賴中迷失自己呢?這是因為:依賴的產生同父母的過分照顧或過分專製有關。現在的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常常對子女過度保護,一切為子女代勞,他們給予子女的都是現成的東西,孩子頭腦中沒有問題、沒有矛盾、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時時處處依靠父母。對子女過度專製的家長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時間一長,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對,自己錯”的思維模式,走上社會也覺得“別人對,自己錯”。這兩種教育方式都剝奪了子女獨立思考、獨立行動、增長能力、增長經驗的機會,妨礙了子女獨立性的發展。
要克服依賴心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幫助孩子。
(1)要糾正孩子平時養成的依賴習慣,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教導他多向獨立性強的同學學習,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遇到問題要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
(2)要幫助孩子在生活中樹立行動的勇氣,恢複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沒做過的事要鍛煉做。
(3)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在學校中主動要求擔任一些班級工作,以增強主人翁的意識。使他們有機會去麵對問題,能夠獨立地拿主意、想辦法,增強自己獨立的信心。
改正孩子的驕傲自滿
請你仔細找找,你的孩子是否存在下麵的一些表現,如果回答為“是”,就請你看看這一節,因為你的孩子已經有了自負心理的表現。
是否存在自視過高的現象?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別人都不行。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係疏遠。這類孩子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不求於人時,對他人沒有絲毫的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是否存在看不起別人的時候?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這類孩子固執己見,唯我獨尊,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總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是否曾經過度防衛,有明顯的嫉妒心?有很強的自尊心,當別人取得一些成績時,其嫉妒之心油然而生,極力去打擊別人,排斥別人;當別人失敗時,幸災樂禍,不向別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時,在別人成功時,這類孩子常用“酸葡萄心理”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翻看《辭海》,“自負”的條目後跟著的是簡單明了的四個字:“自恃;自詡”。那麼,究其原因,是什麼導致了青少年自負心理的產生呢?
一是過分嬌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自負心理產生的第一根源。對於青少年兒童來說,自我評價首先取決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家庭則是他們自我評價的第一參考係。父母寵愛、誇讚、表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
二是生活中的一帆風順。人的認識來源於經驗,生活中遭受過許多挫折和打擊的人,很少有自負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風順,則很容易養成自負的性格。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們在學校出類拔萃,老師又寵愛他們,他們就會養成自信、自傲和自負的個性。
三是片麵的自我認識。自負者往往縮小自己的短處,誇大自己的長處。有的孩子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隻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這類孩子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合作,過分的自戀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