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凡的世界》中的存在主義色彩(2 / 2)

孫少平在經曆了高中的自卑,田曉霞的逝去,工人生命的消失,自己的毀容等磨難之後,他還是“依稀聽見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滿活力的歌在耳邊回響。這是讚美青春和生命的歌”。[6]孫少安的窯廠破產,妻子逝去,都是在少安的生活剛有起色的時候出現在他的生活之中。這一次次荒誕的現實,總會讓讀者心裏得到一絲的安慰過後,再次陷入悲痛。人生大抵如此,“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7]

存在主義大家海德格爾言說“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這是人在繁重的社會中的一種理想的生存狀態,尋找自我與世界的平衡點,追尋生命的本真與價值。而路遙創作這部小說,最終意義亦啟發我們在繁碌艱辛的生活中尋得自我,以求在客觀世界中詩意的棲居。

孫少平無論是在“最痛苦的事是貧困而給自尊心帶來的傷害”的高中,還是在最簡陋的工棚裏,都貪婪地汲取文化營養。“如果一個人在精神生活上沒有光彩,即使他有好多錢,仍然是貧困的——和貧困一樣可悲。”[8]孫少安在充滿著艱辛的生活困頓中不斷地苦苦掙紮,努力使一家人過上安適的生活。“我們不僅使自己活得很好,也應該想辦法去幫助別人。”[10]幹部子弟田曉霞在那一刻“連想都沒想”就跳入水中,最終失去了年輕的生命。“一個真正的有理想的人,他所從事的一切勞動、工作和努力不僅僅是滿足個人的一些欲望,而是要為他身處的大環境,為整個社會做出貢獻。這樣,他才可能會感到更幸福一些。”[9]他們無不是在生活中默默接受著生命給他們的考量,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與堅持,在荒謬痛苦的人生中努力地堅持自己的精神底線,創造著自己生命的詩意。

正如路遙創作時所說,“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11]人不僅要活在自我尋求的精神世界中,還要活在生活的苦難中,這樣才能真正領會生存的價值。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之中,展現的更是人在困境麵前所表現出來的堅韌不屈的性格與品質,在不斷地戰勝困難的過程中,尋求著自我的精神的家園以及心靈的解放,這也正是這部作品所要傳達的真正意義所在!

注釋:

[1][2][4][8][9][10]《路遙文集1·2合卷本》--《答陝西人民廣播電台記者問》:路遙著,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70頁,第435頁,第449頁,第470頁,第469頁,第470頁.

[3][7]《平凡的世界》第一、三部:路遙著,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第11頁,第201頁.

[5][6]《路遙小說名作選》:路遙著,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第457頁,第422頁.

[11]《路遙小說名作選》:路遙著,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第4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