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築應該承托曆史並加以創新
對於一個有內涵的城市而言,曆史背景是重要的一篇,在充分保護曆史建築的前提下,新式的建築在設計前應該考慮同周圍古建築的完美融合,最大程度減少新建建築對老建築的影響甚至損壞。再者是,新建建築應該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曆史文化背景,在這個基礎上加以創新,做到奇妙但高雅的程度,以追求自然淳樸風格為核心,比如南寧城區的老建築就特別體現傳統中式建築倡導的“天人合一、渾然天成”的思想,要求民居必須做到“淨”,“靜”,以細微的空間設計和處理手段傲視天下,常見青磚白瓦,高大樹立的馬頭牆、飛簷等頗具地方特色的建築結構。應該明確,立足於傳統民族文化基礎之上,實現設計的多元化,將設計思想推向本土化,這是當前城市建築的主流文化思想。
(5)積極建立文化意識,培養文化素養
城市建築的文化具有普適意義,城市裏人無時不刻與建築發生關係,每天都在向建築學習,所以,不同的人判定建築的標準千差萬別,但是,不同的人建築文化素質並非在一個起跑線。城市建築文化的滲透和發展並不僅僅是體現在文化素養上,最主要的是負責城市規劃和建設的主管人員是否也具備很高的建築文化素養。所以,要努力推進城市文化,必須要做的是先提高設計師、工程師、管理部門以及業主的文化素質,隻有幫助他們培養起一定的文化基礎,才會將建築的內涵和性質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發展各種彰顯文化內涵的建築物。對於政府職能部門而言,應該樹立大局觀,建立整體建築理念,做好整體城市布局和規劃,在保護城市文化和內涵上發揮積極作用。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管是民用住宅還是商品房,我們應該持有雙重的觀點去看它,它既是一件用來交易的商品,更是一件藝術品。由於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我們的人居模式已經由之前的滿足物質需求逐步向滿足物質和精神兩大需求的時代,人們在尋找心儀建築的同時也算是在尋找精神家園。為了迎合更多的消費人群,以後人們在精神層麵所追求的東西將是房地長商人需要注意的方麵,營造文化氛圍,開發文化資源,已經成為開發商營銷的主要手段,建立文化設施、加強人文內涵是促使當今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總而言之,為了實現文化融入建築,讓建築成為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文化意識和觀念,用文化來熏陶人、感染人,形成文化自覺的氛圍,這樣才會避免諸如,由於不了解當地文化,建設了很多沒有藝術感和文化氣息的垃圾建築,給後人平添了很多負擔。
3、結語
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建築是其文化和曆史的積累,是目前文化最為寬泛和博大的載體。不同地域的鄉土民風、極具特色的民俗生活就全部融入於有線條、有輪廓的建築裏。並且,很好地塑造了整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同樣就是為人類的發展保留了一塊見證過去的活化石;我們可以這樣說,塑造一個城市的建築外觀特色,就是在人文精神領域裏的延伸和開拓,這些必將伴隨時間的流逝而慢慢具有巨大的曆史、科學、文化內涵等多重價值。我們應該在弘揚和創新民俗建築文化中敢作敢為,推進城市建築設計理念的不斷更新,全力營造一個自然風景同人為景觀和諧共生的完美融合,達到建築與人類的“天人合一”。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上、下卷)2 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8—43).
[2]閻國忠.美學建構中的嚐試與問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13——23).
[3]矯克華.齊魯文化與現代建築景觀設計田.齊魯文化研,2010(11).(15—43).
[4]盧峰等.文化建築與建築文化田.城市建築,2009(09).(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