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環境監測的質量控製
能源環境
作者:侯建強
【摘要】現階段我國環境監測質量控製工作麵臨著許多壓力,環境監測的質量還有待提高。本文針對環境監測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措施。這樣對我國的環境監測工作提供了依據,有助於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控製;具體措施;現狀
一、環境監測質量控製的現狀分析
環境監測工作在現代社會麵臨著嚴峻的形式,在現階段環境監測工作麵臨著工作量大、人手少、經費不足的特點。由於日常的工作既複雜又頻繁,往往存在嚴重的邊緣化趨勢。以前的質量管理範圍十分有限,側重實驗室內的質量控製工作,進而忽視了現場監測的質量控製工作,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這樣獲取的數據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盡管數據多麼精確,其使用價值也不大。環境監測的質量控製重點在於對現場質量控製工作的完善,這是目前工作中麵臨的最大挑戰。一些監測人員的素質水平有待提高,其專業知識也不夠牢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大多是從實驗室分析、現場監測等崗位轉崗而來,掌握的業務知識相當有限,難免在工作中存在失誤。在現階段的環境監測工作中,環境監測機構大多通過了計量認證、實驗室資質認定和國家實驗室認可評審,質量管理體係也十分健全,這對環境監測質量控製工作相當有利。可是也出現了一些令人堪憂的現象,一些監測機構僅僅隻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忽視了環境監測工作的實用價值,質量管理體係成了一個擺設的空架子,許多工作人員甚至視這個體係為阻礙,認為其幹擾了自己工作的完成速度。許多環境監測僅僅流於形式,如內部審核以及管理評審滿足於文字記錄和文件的歸檔,所謂的評審隻不過是個唬人的程序,這些都威脅到了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最後,質量管理體係的運行成了走過場,其真正的價值得不到發揮。
伴隨著監測技術的更新以及科技的進步,監測領域也得到擴展,從原來的水、氣、聲逐步拓展到土壤、生態、生物等新的領域,環境監測工作變得更加全麵。監測項目也不斷擴充,使環境監測的質量得到了提高。政府加強了新型實驗室的建設,以便研究出精密分析儀器,同時便攜式應急監測儀器的快速發展和投入運行對環境監測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由於目前工作中的質量控製措施過於單調,手段也比較傳統,不適用社會的需要。對於QC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也不能夠徹底地相信,畢竟這與實際情況相差太大。
二、環境監測質量控製的建設內容
中國環境監測質量控製工作與環境監測工作是相互促進的,兩者缺一不可。在之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普及環境監測質量控製工作的建設,在之後確立了一個具體的工作標準,在開展監測技術研究、研發環境標準樣品與質控樣品等方麵,根據本國的國情,找出了中國特色的環境監測發展模式。其建設包含以下2個方麵的內容:(1)製度建設。國家環保局對全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工作有著明確的規定及標準,將管理程序、職責以及各方麵的工作清晰地劃分出來,質量控製工作開始向製度化、標準化發展。除此之外,我國的各級監測站針對本地的情況,將環境質量控製的製度建設工作延伸,先後出台了水質監測實驗室質量控製指標、大氣監測質量保證規定等等,完善了我國的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在經濟發達的地區,現有的製度已經不適合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應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各項製度。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三項製度從發布至今已經十幾年了,現在是新的形勢,質量管理形式多樣畫畫,實驗室的評比活動滯後,不利於環境監測工作的進行,全程序質量控製的思想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必要的技術規範、檢驗規程和規章製度也應該得到更多的鼓勵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持證上崗的考核工作也有很多漏洞,考核程序和項目分類混淆,題量缺乏。很多管理不充分的現象時有發生,製約了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2)質量體係建設。在全國環境監測技術水平不高、人才缺乏以及管理不足的現狀下,為了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國家環保局大力開展優質實驗室評比活動,運用雄厚的資金推動優質實驗室的建設。國家加強了環境監測質量控製人員的培訓,提高了監測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員、機構、監測能力和管理等多方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