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礦井通風係統優化設計方法的實際應用分析(2 / 2)

(4)局部區域汙風循環。各中段均有不少溜礦井與上下中段貫通,使其回采作業麵汙風從溜礦井漏入進風巷,以致進風巷的新鮮風流受到汙染。

2.2 礦山通風係統優化設計改造

針對該礦山通風係統存在的以上問題,利用礦井通風係統優化設計方法,對該礦山通風係統進行優化設計改造,確定該礦通風係統需新鑿一條專用進風斜井,可解決改造前通風係統存在的問題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並且針對礦山優化改造方案進行通風係統計算機仿真模擬,論證了該優化改造方案具有技術經濟可行性。

具體優化改造方案為:在主斜坡道附近新鑿一條專用進風斜井,專用進風斜井與各中段運輸巷的聯絡石門相接,在中段聯絡石門巷道上(各需風中段)設置一級機站(為本中段壓入式供風),原有主斜坡道采取密閉措施,使其新鮮風流由專用進風斜井進入各需風中段的下盤,然後由下盤沿脈巷經盤區斜坡道進入到各分層沿脈巷道,然後由各分層穿脈巷道進入采場作業麵,清洗工作麵的汙風由上一中段回風巷排入回風井,然後由主扇排出地表,形成中央專用進風斜井進風,南北兩翼回風井回風的兩翼對角式通風係統。

2.3 優化設計改造後通風係統的效果

礦山通過對通風係統優化設計改造後,全礦井下通風效果得到明顯的改善:

(1)全礦通風係統總進風量為147.45m3/s,比原來增加23.32m3/s,主斜坡道采取空氣幕阻隔措施,能滿足礦山擴產到年生產能力為120萬噸的通風係統要求,避免了進風風質受到汽車尾氣和粉塵汙染的問題;其次,礦山通風能耗降低。專用進風斜井一級機站與南北風機(隻開一段風機)串並聯運行為礦山井下供風,南、北風機由原來兩段運行變為一段運行,風機功率由2×132kW降到132kW,一級機站風機功率為55 kW,礦山年總通風能耗可降低517492.8元。

(2)通過在中段下盤運輸巷道南、北回風井聯絡道安裝調節風窗,有效控製盤區斜坡道風流,通過局扇壓入式供風改善采場通風效果。

3、結論

通風係統優化改造是搞好井下通風條件的必要技術手段之一。本文以某礦山礦井通風係統為例,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利用礦井通風係統優化設計方法,對該礦山通風係統進行優化設計改造。結果表明:經過優化後的通風係統效果良好,井下通風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有效地解決了井下現有的通風係統問題,從而為井下作業生產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文永勝.礦井通風技術的新發展[J].世界有色金屬,2008(1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