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物、化三場異常相互製約”的技術
要對“地、物、化三場異常相互製約”技術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就要了解具體落實的特征與原理,再展開相應的挑選抑或是互補式的運用,從而加強適用性。從其使用的範圍來看,該技術經常運用於老礦山的深部與覆蓋區。當然,該方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加以改進。
第一,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磁、重、電法在圈定非正常情況凸顯出本身的優越性。然而,其在界定隱伏異常體的邊界與深度的圈定方麵效果並不佳;第二,雖然各類非常規的深穿透地球化學勘查技術凸顯出自身的優越性,然而測得的埋藏深度數據精確性不夠;第三,雖然地震勘探技術在檢測圈定地質體內的各類構造界麵方麵效果不錯,然而其在圈定成礦構造部位方麵卻無能為力。
以上的不足之處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改進。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科學技術,譬如,鉛鋅礦找礦技術就是一個典例,也就是X熒光技術以及甚低頻電磁法。
X熒光分析技術:該技術比較廣泛地運用於在界定礦產元素成分及其品位。與以往的技術相比,該技術顯現出更為快捷、高效的特點,這也相應地確定了其在尋礦中的地位。從其實施的主要原理來看,該技術是通過光線作用於物質之後,在短時間內發射長度更大的熒光,該射線稱之為X特征射線,即稱為熒光技術。
甚低頻電磁法:該方法實施的原理是:基於測量電磁頻率的數據展開Fraser的濾波處理,其次依據找礦規律、控礦規律與勘查礦體的賦存規律等規律,對測定區內的地質以及礦區進行分析,從而精確地定位,為進一步的分析定位。
2.3GPS感應係統在采集信息中的使用
作為使用日益頻繁的全球定位係統,GPS可以經由衛星以及無線電導航展開具體的定位,獲得準確的三維數據坐標。該技術的運用需要構建起完整的GPS體係,同時還需要對信號進行監控、接收、轉換以及分析等步驟工作。具體的應用原理是,地礦物質中具備較為穩定的光譜吸收特性,這是由於地礦物質中存在相對穩定的化學成分與物理結構。一般而言,每一種地礦物質的輻射能力都具有獨特性,據此在勘察找礦中則可運用波普儀測量采樣的光譜曲線,將測量結果同資源庫中的光譜比較分析,即可識別該地質礦物質中的結構成分。
3、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大多數主要礦產區域的開采逐漸進入尾期,新礦產資源開采要求的提出,新一輪的地質勘查與找礦工作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是決定礦產資源開采的重要因素之一,隻有不斷創新與發展新型技術,才能為新資源與新礦源的發現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才能為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本文以新時期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當前技術創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華政.地質勘測中的綜合物探技術應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中旬刊),2008(3).
[2]林明坤.多種地質找礦手段的綜合應用分析[J].科技傳播,2011(16).
[3]張發梁.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淺談[J].地球.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