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設備不同軸對中校正的幾點做法
科技專論
作者:孫宗安
引言
同軸(也稱為對中)就是兩根或多根旋轉軸在工作狀態下其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絕對準確的同軸對中是難以達到的,對連續運轉的設備要求始終保持準確對中就更困難,因此,在設計時規定兩軸中心有一個允許偏差值,這個允許偏差值通常由聯軸器的設計給出。兩軸中心線在允許範圍內就可以說設備是對中的,反之超過就是不對中。設備不對中將造成軸承有附加力,從而嚴重地降低軸承的壽命,加快軸承密封件的磨損及聯軸器的磨損,導致設備泄漏現象出現,同時不對中還會造成設備振動故障,機器噪聲增加等。因此,有必要加強認識,做好設備的對中校正工作。
1、關於不對中的一些概念
不對中的分類及原因
不對中分為平行不對中、角度不對中及綜合不對中三種,常見的不對中一般都是綜合不對中。對於使用中的設備,不對中的原因有:①設備製造或安裝時沒有達到要求,存在不對中;②安裝時對中,但因主動軸及從動軸的工作溫度不同,熱膨脹後不對中;③軸運行中產生撓曲;④軸承不均勻磨損;⑤因振動大造成設備地腳螺栓鬆動;⑥設備基礎不均勻下沉等。
不對中的特征與測量方法
不對中引起的振動可通過測振儀測量,其振動特征為:①不對中的特征頻率為角頻率的2倍;②由不對中產生的振動值隨轉速的增高而加大;③振動值比較穩定;④平行不對中或綜合不對中時,徑向及軸向振動都較大。
綜合不對中時,常常表現為剛性聯軸器的磨損量增大、彈性聯軸器的彈性元件失效快、聯軸器的工作溫度較高、噪聲變大等。
不對中的測量方法有:a)用直尺及塞尺測量法;b)百分表法(或千分表法);c)激光對中法。
2、對中校正實例
某公司有一台Φ3.8×13m磨機,運行中減速機振動較大,造成其地腳螺栓鬆動及高速齒輪軸承經常失效。經檢查,減速機高速齒輪軸與電動機軸、減速機低速軸與小齒輪軸不對中(聯軸器都為彈性柱銷齒式聯軸器),且是因安裝質量不合格造成的。為此,用百分表法進行校正。按照一般方法,必須先調整大小齒輪的齒頂間隙,然後以小齒輪為基準,依次調整減速機低速軸與小齒輪軸,以及電動機軸與減速機高速齒輪軸的對中。但由於電動機軸承座的調整會使轉子與定子的氣隙發生變化,且整個電動機的位置(包括基礎)都要變動,調整難度較大。對此以電動機軸為基準軸進行對中校正。
經測量,減速機低速軸與小齒輪軸及電動機軸與減速機高速齒輪軸的徑向及軸向讀數。經過計算,應在減速機下墊0.8mm墊板,但墊後高度仍不夠,後加墊了0.4mm墊板;在小齒輪軸承座下墊了1.5mm墊板,調整後數據,基本符合磨機傳動軸和電動機軸以及減速機軸的同心度偏差不大於0.3mm的要求。
校正後,減速機的運行大有好轉。但幾個月後,電動機滑動軸承因氣溫高而發熱,巴士合金層磨損,電動機軸與減速機軸的對中變差。主要表現在垂直方向上,電動機軸位置變低,左右方向沒有大的改變。為此我們拆出軸瓦測量,發現前後軸瓦磨損量達0.3~0.5mm,超過允許範圍。最後更換了軸瓦,在不調整減速機位置的前提下,兩軸基本對中。換軸瓦後,減速機的振動減小不少,尤其的軸向振動減小很多。
注:徑向值用百分表測得;軸向因不方便測量,是用遊標卡尺測量,數據有一定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