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北風漸漸波不平 第一章 穿越者(1 / 3)

當,當,當,“什麼聲音,這麼吵!”陳德的手無意識的揮動了一下。掙紮著想要睜開眼睛,但大團的分泌物將上下眼瞼牢牢的粘在了一起,沒辦法,用手摳開了雞蛋大小的眼屎。

陳德幾乎半個身子都埋在厚厚的落葉裏,目瞪口呆的看著四周的森林,未經汙染的天空和斑斕綠色充斥著整個視野,仿佛曾經都隻是一場夢......

翻過一道險惡的山梁,層層疊疊的梯田突然出現在眼前,陳德張開的嘴巴好久都沒有合攏,呈現在眼前的地貌明顯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小盆地,一條蜿蜒的小河將周圍的群山的西邊和北邊切出兩個豁口。陳德所站的這道山梁在盆地東麵,極為陡峭,布滿荊條、醋柳、胡枝子之類的灌木,而盆地西麵的山勢則較為平緩,一排排窯洞式的房院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山梁東麵,小河的兩邊是田野和草地,麥浪在夕陽的照耀下好像金黃的錦緞起伏,麥田旁邊是叢叢桑樹,桑葉已經泛黃,可以看見一些村婦在田間勞作,垂髫童子趴在樹上玩耍,樹蔭隨著山勢蜿蜒向上,掩映著村落。

桑樹上玩耍的小孩幾乎沒有多久就發現了陳德,伴隨著小孩的報警,田間勞作的人不但沒有迎接陳德的意思,反而像受驚的鹿一樣飛快的跑回村莊。

一路上陳德注意到田野裏種植的不僅有麥子,還有小米和亞麻,田邊上散落著驚慌逃走的人落下的麥刀,村莊邊上甚至還有兩三隻四處找食的母雞。但是,當陳德看清正朝他走過來的村民的衣著時,才感到真正的意外。

無論是誰,看到三個頭梳發髻的古代人正警惕盯著自己看,都不免有一陣眩暈的感覺。陳德同誌雖然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也不知如何應對眼前的情況。在核戰之前的三十世紀,穿越小說早已不流行了。

領頭的老者見陳德不說話,便深施一禮,說道:“老朽李九言,敢問貴人尊姓大名,從何出來?”

因他說的是官話,所以陳德勉強聽得懂,也學著老者施禮道:“在下姓陳名德,在山中迷路,不知從哪裏來。”

老人見陳德不肯說出來曆,也不勉強,笑道:“貴人遠來是客,既然是迷路,不妨在本村休息旬日,擇日返鄉吧。”說著向往旁邊一讓,伸手請陳德進村做客。

陳德看眼前這三個人都做農夫打扮,領頭老者雖然矍鑠,但顯然已是極老,其餘兩個則是十四五歲的少年,久經勞作,三人都曬的黝黑,皮膚粗糙,手掌更是凍瘡疊凍瘡,再想起剛才田間勞動的大多是婦女,顯見村中少有壯年男子。

老人的宅院在村莊的最高處,,院子裏雜草叢生,雖然寬大的房門和厚厚的牆壁表明屋主曾經有過一段富庶的日子,但牆上的白灰早已剝落的不成樣子,幾根木棍用草繩綁在一起充作窗板。一個梳著雙髻的小姑娘捧上來一盤洗幹淨的桑椹,然後便依偎在老者的身旁,好奇地看著這個穿著怪異的陌生人。

“聽口音,貴人莫不是幽州人氏?”老人示意陳德坐在窗前的矮床上。

“正是,老丈曾去過幽州麼?”

“小老兒年輕時也曾拉得幾石弓,隨劉知遠大人在河朔打過仗,也和幽州健兒也有戰場上的交情。”老人邊說邊卷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碗大的箭創。

“契丹,您是說遼國麼,請問老丈,現在的中原是何人稱帝?”陳德眼光一閃,急迫的問道。

“是啊。”老者麵帶疑惑的看著麵前的這位,“現下中原是趙官家當朝,讀書人都說他好,隻是年年都要來派兵打我們。”

“趙家?可是宋朝。”陳德追問道。

“是啊。小哥莫不又是要投汴梁的麼?”老人絮絮叨叨的接著說道,“莫怪老兒多嘴,汴梁那邊對幽燕漢兒可不大待見哪。小老兒在汴梁從軍時,有位姓韓的壯士,據說是遼國那邊的官家子弟,一條拉得硬弓的好漢,偷偷從盧龍跑回來汴梁,卻入不得漢營,隻得和那些蕃兵混雜在一起,當官的成日裏蕃子蕃子的呼來喝去,有一日不知如何得罪了幾個兵痞,被人斬斷雙手,丟在汴河裏活活淹死了,軍官也隻當死了個蕃子,隨便上報了事。”說完才接過小女孩遞過來的黑陶破碗,嗞呀一聲喝了口水,神色沉痛。

“老丈,您誤會了,我不是遼國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陳德急忙解釋道。

“誤會,”老丈把碗一放,臉上勃然變色,“小老兒年紀大了,耳朵不聾,眼睛不花。你身著胡服,斷發刮須,幽州口音,哪裏象是中國人了。你既不願與窮鄉僻壤的老兒交底,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