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一 家國天下(2 / 2)

韓德讓與陳德相互看了一眼,知道這是宋國有心炫耀武力,宋國的人口比遼夏兩國加起來還要多,從中選拔出膂力超強的弓弩手,確實大占優勢。

百五十步外的靶子擺好,陳德親自彎弓搭箭,一箭命中靶心作為開場,宋、遼、夏三方善射的勇士依次下場,箭箭中靶。

見宋人和夏人俱都善射,韓德讓皺著眉頭,忽然遠處數行大雁飛過,他微微一笑,揮手叫過宮分統領蕭敵烈道:“射死靶何用,將天下大雁射下幾隻來獻給皇帝陛下和王丞相。”眾宮分軍聞令,紛紛彎硬弓,搭鐵箭相射,隻聽嗖嗖的數十聲,飛箭如電,數頭大雁從天上掉落下來。

王侁見狀,也命殿前司弓弩手射雁,然而,一則宋軍弓弩手以射死靶為主,不似遼人那般習於射獵活物,二則天上雁群見勢頭不對,紛紛振翅遠逃,尚有一頭大雁,興許是因為伴侶被人類射死,尚在高空中哀聲鳴叫,盤旋不去,隻是強弓之末不能穿魯縞,箭矢還未觸及雁身便已掉下。見韓德讓對自己拱拱手,王侁隻能視而不見。

陳德見狀道:“取我弩來。”片刻後便有一架特製的神臂弩呈了上來,夏國神臂弩經曆十年改進,威力更遠勝初從拓跋氏那裏得來之時,為了平衡擊發時的力道,弩身後還肩托,陳德舉起上好弦,有些沉重的弩箭,趁那頭大雁飛得稍低些的時候,扣動扳機,箭如流星一般射入大雁肚腹,那大雁哀鳴一聲掉落下來,天空中再無別的獵物。陳德將神臂弩交給旁邊的侍衛,對韓德讓道:“此雁既失愛侶,勢不能獨生。雁亦如此,人何以堪。”韓德讓一愣,神色複雜地望向別處。

宴射完畢之後,楊延昭護衛著丞相王侁先行離去,韓德讓交代左右在外守護後,帶著一名侍衛邁步進入陳德帳中。

陳德身旁站著一個十三四歲年紀,黑色儒服腰係孝帶的削瘦少年,兩道劍眉和他的年齡顯得頗不協調,他麵無表情,見到韓德讓既不上前請安,亦不退避。

“昌兒,”韓德讓出乎意料地先開口道,見少年仍然倔強地盯著自己,一言不發,他有些無奈地苦笑一聲,對陳德道:“這孩子,見笑了。”陳德搖了搖頭,對他們父子的家事,不置一評,溫言對韓昌道:“昌兒,雖然你母親有心願,但男兒的命運當由自己選擇,吾再問你一句,是否願意回去遼國?”韓昌母子寓居敦煌之時,陳德待他如子侄一般,此子既聰慧又勤勉,陳德亦頗為嘉許。

韓昌眼神微微閃動,垂頭不語,良久,方才重新抬起頭來,對陳德恭恭敬敬地俯身行禮下去,壓抑住胸中起伏的情緒,開口道:“小子韓昌,並代亡母,謝過叔父......皇帝陛下十四年照料之恩。”他畢竟還是個少年,說到此處,語聲已有些哽咽。

陳德見狀,也不再相強。韓德讓便命侍衛將他先帶回宮分軍營中。

陳德緩緩道:“得知兄長欲接母子回遼之後,嫂夫人不欲為君之累,以此簪自盡,遺言曰昌兒長成,韓氏有後,此去無憾矣。”言罷,從懷中拿出一根玉簪交予韓德讓。

韓德讓身為大丞相,兼南北樞密使於一身,為免外人物議,蕭綽多次催促他將避居夏國這對母子接回遼國,誰想最終卻是如此了局。這十年來,他威權日重,吞並高麗,降服室韋、女真,使北地英雄盡皆俯首,又在國中提攜漢人,獎勵農耕,倡導儒學,做了好大一番事業,對遠在夏國的這對母子,卻始終隻有虧欠。

他長歎一聲,收起那物事,揖道:“多謝賢弟。”片刻後方道:“聽聞賢弟長女年方二八,聰穎賢惠,端麗無儔,承天太後為兩國盟好計,特命為兄私下詢問,兩國可否聯姻?遼國皇後世為蕭氏,若賢弟不欲委屈侄女為皇妃,則可以在隆緒的兄弟當中人任擇一人。”遼皇耶律隆緒事韓德讓如義父,韓德讓直呼他的姓名也頗為習慣。

陳德差點就要破口大罵吾女焉能配犬子,卻隻微微一笑,道:“她母親不舍得女兒遠行。”韓德讓早知是這個結果,隻是替蕭後傳話,聊盡人事而已,聞言也不再多說。聯姻的另一種形式是遼國公主遠嫁夏國,但陳德隻字不提。

數時辰後,五千宮分騎軍亦簇擁著韓德讓離去,韓昌獨騎跟在韓德讓的身後,回首看滿天紅霞映照下的河曲城池,道路兩旁麥草隨微風浮動,斜照的陽光讓他削瘦的背影顯得格外孤單。

陳德站在城頭上遠眺,離人漸行漸遠,緩緩消失在淡淡的夜色之中。

作者:可能還會有章尾聲。江南寶藏之類,犯漢必誅,嗬嗬,嫋嫋未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