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糖分預防巨大兒
準媽媽大量進補糖分,對母子雙方健康都不利,極易引起妊娠期糖尿病。這些糖通過胎盤進入胎寶寶體內,由胎寶寶正常胰腺組織分泌的胰島素將這些糖轉化為多餘的脂肪和蛋白質,導致體重增長過快,到足月時會長成巨大兒。這樣對胎寶寶和準媽媽都不利。
餐後不要馬上進行運動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有道理,但準媽媽要注意:吃完飯不能馬上運動。因為,飯後胃腸、肝髒、胰腺等消化器官正處於功能活動旺盛狀態,大量血液集中到這些器官,而運動時四肢的需氧量增加,會使準媽媽消化器官供血減少,致使不能順利地進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吃完飯後準媽媽應該躺下休息半個小時左右,在睡姿上采取臉朝向左側的側臥姿勢,這樣血液向腹部集中,能給胎寶寶供給充分的營養。
動物蛋白過剩有危害
蛋白質是組成身體的必需營養。但攝入過多,對人體同樣有害。世界著名癌症專家研究表明:吃過多的肉類及含膽固醇的食物,不僅易患動脈硬化,也傷害血液循環,而使供給細胞的氧氣減少,因此增加了癌症的發病機會。另外,人體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轉化為脂肪貯存起來,加重肝髒負擔,導致脂肪肝的發生;過多的動物蛋白攝入,還容易造成含硫氨基酸攝入過多,反而加速骨骼中鈣的丟失,對於本身就缺鈣的準媽媽來講更是雪上加霜。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主要是指蔥、薑、蒜、辣椒、芥末、咖喱粉等調味料和蔬菜。這些食物用於調味,有促進食欲、促進血液循環和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作用,正常人吃了是大為有利的。但生辣椒、蔥、薑、蒜及芥末、咖喱的辛辣味過重,準媽媽不宜過多食用。因為,這些辛辣物質會使準媽媽口幹舌燥、生口瘡、痔瘡、心情煩躁等症狀加劇,還會隨母體的血液循環進入胎寶寶體內,給胎寶寶造成不良刺激。
從食物中攝取不飽和脂肪酸
在這個階段專家推薦從食物中攝取適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會滯留在血管裏,這是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和發胖的原因。相反,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好處,可降低膽固醇,使血液循環良好,有清血和穩定血壓的作用,而且可提高腦細胞的活性,促進胎寶寶智力發育。像核桃、芝麻和花生、魚等都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山竹吃多易便秘
山竹中所含有的蛋白質與脂類非常豐富,對於人體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尤其對於營養不良、體質虛弱的準媽媽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山竹中含有一種物質具有清涼解熱的作用,因此經常吃山竹還可以降火,能解除人體的燥熱。但準媽媽每天吃1~2個就足夠了,過多食用會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症狀。
少吃果凍
果凍外觀晶瑩、口感軟滑、清甜滋潤,很多準媽媽都愛吃。但果凍是用增稠劑加入各種人工合成香精、著色劑、甜味劑、酸味劑等配製而成的。攝入過多會影響人體對脂肪、蛋白質的吸收,尤其是可與鐵、鋅等結合成不可溶性混合物,降低人體對上述微量元素的吸收。所以準媽媽應盡量少吃果凍。
適量吃點木瓜
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稱。木瓜內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木瓜酵素、蛋白酶、凝乳蛋白酶等營養物質,並含17種氨基酸,可為人體補充充足的養分,並對防治高血壓、腎炎、便秘和助消化、治胃病有一定的作用。但準媽媽要適量食用,因為木瓜含有番木瓜堿,對人體有小毒,還有可能引起準媽媽子宮收縮,造成腹痛,傷害到腹中的胎寶寶。
專家指導
大部分瓜類性質偏寒,因此胃寒、體虛的準媽媽不宜多吃木瓜,否則容易引起腹瀉或胃寒嘔吐。
盡量不吃狗肉
狗肉和羊肉同為冬季進補佳品,相對於豬肉而言,狗肉蛋白質含量高,而且蛋白質質量好。而相對於羊肉而言,狗肉的脂肪熔點更低些,具有更高的食用價值。
冬季吃狗肉可以驅寒活血、補腎益陽、輕身益氣、增強體魄。但是狗肉性熱,孕早期的準媽媽最好少吃,此時狗肉同桂圓一樣,性熱活血,可能會造成流產。孕中期和孕晚期如果是經過嚴格檢疫的狗肉,經過長時間高溫烹煮,準媽媽是可以少量食用的。需要提醒準媽媽的是,由於飯館出售的狗肉,其檢疫情況不是很明確,甚至曾有不良商販將野狗、病狗藥死後販賣給飯館,做成菜肴供消費者食用的事件發生。因此建議準媽媽還是盡量不吃狗肉為好。
盡量少吃鯰魚
鯰魚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多,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合體弱虛損、營養不良的準媽媽食用。雖然鯰魚營養豐富且肉厚刺少,但鯰魚以腐食為主,生長環境汙染較重,所以建議準媽媽還是盡量減少吃鯰魚的次數。
不宜過量食用荔枝
荔枝的營養很豐富,但不能過量食用。準媽媽吃荔枝每次以100~200克為宜,如果大量食用可引起高血糖。血糖濃度過高可能導致糖代謝紊亂,使糖從腎髒排出而出現糖尿。雖說正常情況下,高血糖可在2小時內恢複正常,但是,反複多量吃荔枝可使血糖濃度持續增高,這樣就可致胎寶寶巨大,容易造成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