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1十大新聞(1 / 3)

大視野

作者:

利比亞禁飛區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0票讚成,5票棄權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入選理由:這是近年來聯合國首次在一個主權國家的領空設立禁飛區,最初的目的僅僅是禁止卡紮菲政府使用空軍對國內抗議民眾實施打擊,不過維持禁飛區的北約飛機逐漸將目標由卡紮菲的空軍轉向地麵部隊。在北約飛機的協助下,利比亞反政府軍最終擊斃卡紮菲,完成了武裝革命。X-47B首飛2011年2月4日,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設計的X-47B艦載無人攻擊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完成了29分鍾的首飛。

入選理由:29分鍾的飛行開啟了艦載戰鬥機的無人隱身時代,盡管艦載機著艦是一項危險而艱巨的任務,即便是有人駕駛戰鬥機也有機毀人亡的案例發生,但美國海軍還是要試水無人艦載戰鬥機,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海軍的未來。

擊斃本,拉登2011年5月1日,美國海豹突擊隊6分隊乘坐直升機潛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一舉擊斃恐怖大亨本·拉登。入選理由:本,拉登所作的事過去隻有山本五十六做過——9·11事件被美國人視為繼“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本土遭遇的最大規模襲擊。本·拉登及其領導的塔利班武裝幾乎取代蘇聯成為21世紀最今美國人頭疼的對手。拉登之死可以視作美國10年反恐的標誌性勝利,但恐怖主義本身卻很難以此畫上句號。航天飛機退役2011年7月21日,“阿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完成“謝幕之旅”,在美國佛羅裏達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降落,自此為期30年的美國航天飛機時代宣告終結。

入選理由:航天飛機謝幕,表麵上看似乎是美國航天史上的一次挫折,但從航天產業的角度看,這幾乎就是一次從“輸血”式發展到“造血”式發展的航天產業大跨越,將會對未來人類的宇宙探索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這讓更多優秀的航天人才和技術,加速流向美國已經基本成熟的航天產業。而隨著近年來私人投資的載人飛船相繼問世,美國在航天產業民間化、商業化的競爭中,可能將又一次居於壟斷和領先的位置。

登陸“火星”2011年2月14日,經過256天漫長的“太空飛行”,來自中國的王躍及其他5名參加“火星-500”模擬登陸火星的宇航員成功到達目的地。2月18日,王躍第一次走出登陸艙,駕駛裝有機械臂和攝像頭的火星探測車,在“火星”表麵采集岩石。

入選理由:盡管隻是一次在地麵進行的“飛行”實驗,但作為人類首次全麵模擬載人火星探測,“火星-500”仍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功到達目的地”無疑是整個項目的重要節點。

美軍“捕食者”無人機控製係統遭遇病毒2011年9月,美軍安全檢測係統發現內華達州克裏奇空軍基地的計算機係統遭病毒攻擊,該計算機係統用於對“捕食者”的遠程遙控,而入侵病毒則記錄了控製“捕食者”無人機的每一條指令。入選理由:係統被病毒入侵意味著無人機控製鏈條的鬆動,這是美國空軍無人機係統在2011年遭遇的最嚴重的安全危機。俄羅斯轟炸機繞飛日本2011年11月7日,俄羅斯空軍宣布將在遠東地區舉行軍事演習。8日淩晨,兩架圖-95轟炸機在日本西部的對馬島附近出現。在接近日本領空後,兩架轟炸機折向西,飛往日本最南部的;中繩。抵達;中繩後,兩架轟炸機再掉頭北上,經太平洋,沿日本東部沿海飛行至北方四島國後島附近。隨後,俄軍一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與兩架轟炸機會合,並為後者加油。加油完畢後,兩架轟炸機越過北海道與俄方薩哈林島之間的宗穀海峽,南下日本海,在再次飛抵對馬島附近後,轟炸機掉頭北上,返回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