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飛機尾流淺談(1 / 2)

藍天百家

作者:曉華

日前,英國機械工程師協會(以下簡稱IMechE)對未來5種熱門航空技術進行了分析,包括編隊飛行、空中加油、波音試驗性飛機X-48B以及超聲速衝壓噴氣發動機,其中的候鳥式編隊飛行可以大幅減少燃料。IMechE的報告指出,未來的跨洋飛行或者長途飛行的客機將組成“人”字形編隊,這種編隊飛行最高可節省12%的燃料。

候鳥編隊的奧秘

自古以來,居住在地球中高緯度地區的人們就已經發現,冬去春回的群居性候鳥,無論哪一種類,一般都會排成“人”字形或者斜“一”字形的隊形飛向遠方,並由此產生了許多童話故事和傳說。但是,直到最近的一個世紀,空氣動力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飛行器在藍天中與鳥兒比翼飛翔之後,科學家們才弄清楚了候鳥這種飛行方式的原理。當鳥類撲動翅膀時,會使得翅膀下方的氣流速度減小、壓力上升,而同時使得翅膀上方的氣流速度增大、壓力下降,兩者之間產生的壓力差,就是托起鳥兒飛翔的升力。但是,由於翅膀的尺寸是有限的,這兩部分壓力不同的氣流會在翅膀尖端彙合,由於翅膀下方的氣流壓力大,會流向翅膀上方的方向,結果就會在兩邊翅膀尖端各產生一個氣流的漩渦,稱之為翼尖渦流,其旋轉方向從下往上,在左側為順時針方向,在右側則為逆時針方向。翼尖渦流具備相當大的能量,不會馬上消失,而是會在鳥兒的身後伸展開來,形成兩股長長的氣旋。兩側的烏兒在飛行時,隻要將一邊翅膀伸入前方鳥兒翼尖渦流的外側部分——這裏正是氣旋上升氣流最強的部位——就能利用前方翼尖渦流的能量,從而節省體力消耗。這就是候鳥“人”字形或者斜“一”字形隊形的奧秘。在這種隊形裏邊,除了領頭的烏兒之外,其他跟在後方的鳥兒都是受益者,所以實際飛行中領頭的都是最強壯的鳥兒,而且要經常替換以防止領飛者過度疲勞。

尾渦和尾流

而人類發明的飛機雖然都采用了固定式、不能撲動的機翼,但其產生升力的原理與烏的翅膀是一樣的,也是利用機翼上下表麵間氣流的壓力差將飛機托起。所以,飛機也有翼尖渦流,而且由於一般飛機(特別是大型客機)的體形遠大於飛鳥,翼尖渦流的強度也遠大於鳥類撲翅產生的渦流強度,並會隨著飛機的前飛,向外和向下擴散,延伸在飛機的尾部,所以通常又稱為尾渦。一般情況下,在飛機尾部較為穩定存在的尾渦流場寬度約為兩倍的翼展,高度約與翼展相當,考慮到現代飛機的巨大尺寸,可以看出,尾渦所具有的能量是非常強大的。

但是,長期以來,飛機的尾渦被認為是有害的。因為尾渦的能量來源於飛機本身,尾渦的能量越大,說明飛機有越多的能量沒有被用於飛機的飛行,而是消耗在對升力毫無貢獻的渦流裏邊。不幸的是,現代的高升阻比翼型的特征之~就是可以造成更大的壓力差——這也是高升力的根源所在——也必然會製造更強大的翼尖渦流。為了減弱、回收翼尖渦流的能量,發明了翼梢小翼,通過一個傾斜向上、且翼尖尺寸更小的小翼,來引導翼尖渦流的流動,減小渦流產生時的尺度(實質上等於降低了渦流的能量),並產生一定的附加升力。然而,翼梢小翼的尺寸也是受到嚴格限製的,是以翼尖渦流隻能減弱、不能徹底消除,即使設計有翼梢小翼,現代大型客機的尾渦仍然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

由於強大的尾渦存在,大型飛機飛過之後,會在後方一個狹長的區域中產生尾流,其實尾流主要是由發動機紊流、機體附麵層紊流和尾渦共同組成的,但是發動機紊流和機體附麵層紊流的有效長度通常隻有幾十米,超過這個範圍之後,尾流的主要效應就是由尾渦的強度來決定了。由於尾渦本身是一對強烈旋轉的氣旋,再加上大氣中不穩定氣流的影響,使得尾渦部分的氣流也很不穩定,而且尾渦強度大,消散慢,這對其他飛機的飛行造成了嚴重的不安全因素。畢竟人類目前製造的飛機機翼都是固定式的,不能像鳥的翅膀一樣自由揮舞,而控製舵麵的反應速度也遠遠小於鳥類神經傳導控製翅膀的速度,所以,一旦飛機進入其他飛機的尾流區域,通常就會發生嚴重的擾動,導致飛機難以維持正常飛行姿態。

軍事航空中,尾流對飛行的不良影響早已為飛行員們所熟悉,因為作戰飛機通常需要編隊飛行,在組成和解散編隊的過程當中,經常會遇到其他飛機尾流幹擾飛行的情況。一般。隋況下,編隊的飛機通常要保持足夠的飛行間隔,並且後方飛機應該處於前方飛機尾流影響不到的位置,通常是與前方飛機高度相同或稍高,以避免進入前機的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