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開卷
股市已進入自我修複階段
人民幣不會持續貶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州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發表演講時強調,發展資本市場、完善人民幣彙率市場定價機製是中國的改革方向,不會因為這次股市、彙市波動而改變。習近平表示,前段時間,中國股市出現了異常波動,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股市漲跌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政府的職責是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防止發生大麵積恐慌。這次,中國政府采取了一些穩定市場的措施,遏製了股市的恐慌情緒,避免了一次係統性風險。各國成熟市場也采取過類似做法。中國股市已經進入自我修複和自我調節階段。8月11日,中國完善了人民幣彙率中間價報價機製,加大了市場決定彙率的力度。目前,人民幣彙率偏差矯正已初見成效。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人民幣彙率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我們將堅持市場供求決定彙率的改革方向,允許人民幣雙向浮動,我們反對搞貨幣競爭性貶值,反對打貨幣戰,也不會壓低人民幣彙率刺激出口。發展資本市場、完善人民幣彙率市場定價機製是中國的改革方向。
美聯儲如加息
中國會否受重創
9月18日,美聯儲發布利率決策聲明,時隔近十年的“首次加息”並未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出現的頻率尤其高。“中國和新興市場是美聯儲的關注重點。8月金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中國風險,重要的新興市場都受到負麵影響,新興市場出現資本外流。”由於經曆了連續幾輪市場波動,中國投資者仍然擔心美國加息可能造成的負麵影響。那麼中國真的會因此受到重創嗎?從彙市而言,美聯儲加息可能不會導致人民幣大幅貶值預期,因為中國央行已經“先發製人”,搶先在加息前完成了人民幣貶值。就債市而言,央行自2014年11月以來降息數次,並且出台規定放鬆在岸人民幣債券的發行,意味著中國企業對美元融資的依賴性下降,有助於緩解美聯儲加息對中國企業造成的影響。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股市來說,當前中國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因此如監管動向、市場情緒等國內因素仍是主導中國股市的要因。
中日高鐵爭奪轉戰美國
日憂中國拿走所有項目
中國中央財辦副主任舒國增說,目前中美雙方已在美國西部快線高鐵項目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據日本《東京新聞》9月23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之前,中國突然宣布參與競爭美國西部的高鐵建設項目。中日激烈爭奪的印尼高鐵計劃泡湯,美國成為新的爭奪目標。日本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日方在性能和耐久性上占優勢,但中國的價格攻勢不可小覷。”據新華社報道,中方牽頭的將是原鐵道部撤銷後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世界最大的鐵道車輛製造商中國中車也將參與,呈現出舉全國之力爭取該項目的態勢。報道稱,日方最為擔憂的是包括連接洛杉磯和舊金山的加州高鐵在內的多個高鐵項目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都被中國奪走。
下月有望推“流量不清零”
並非永久不清
消費者翹首以盼的“流量不清零”要來了。自10月1日起,三大電信運營商將正式推出開放套餐內單月流量不清零業務:三大運營商向所有用戶自動推出“流量滾存”服務模式,當月計費的手機套餐中流量若有剩餘,可以轉移到下月優先使用。該政策規定,上個月的剩餘流量隻能順延一個月,並不是永久不清零。“流量不清零”的消息傳出後,三大運營商股價均下跌。“作為央企,三大運營商還要保證完成國資委的績效考核,因此流量讓利實施後,不可能一降再降,4G規模放號帶來的降價空間或將封閉。”
摩通聘官二代事件
考慮能獲得潛在好處
曾主導滬港通的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如今再度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李小加知名度最高的事件當屬在他任總裁期間,啟動了“滬港通”機製。《華爾街日報》稱,摩根大通內部有一個“子女項目”(Sons and Daughters),也被稱作“客戶推薦計劃”(Client Referral Program),根據該計劃,它會雇傭與中國政府高層官員或是企業高管有關聯的人。此番針對摩根大通進行的調查讓人們得以了解一些大型銀行為在中國贏得業務而做出的一些非同尋常之舉。作為摩根大通以及中國金融圈的知名人物,在維護客戶關係和人員雇傭方麵,李小加在供職於這家華爾街投行期間發揮著關鍵作用。一份統計人員招聘情況的內部資料顯示,李小加在職期間推薦了大量雇員,2008年至少就推薦了8人。其中包括曾為中國證監會高級官員、現為上海證交所總經理黃紅元的一名世交。電子郵件顯示,李小加在就推薦雇員做出決定時,尤其是當申請人數眾多、應聘者缺乏相應資質或是公司員工名額已滿時,考慮了摩根大通能獲得的潛在好處。他在提到一名應聘者時寫道,鑒於這是一種純關係式的長期雇傭,因此需要真正理解它給公司帶來的好處。美國和中國香港監管部門進行的刑事和民事調查試圖確定摩根大通等銀行是否通過雇用亞洲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的親戚朋友來贏得業務。美國的調查是依據《海外反腐敗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該法案禁止美國公司通過給予外國官員有價值的東西來獲得業務或者不公平的優勢。隨後,李小加對這一消息進行了回應。他表示:“《華爾街日報》報道所涉及的事件發生在8年前,我於2009年離開摩根大通中國,現在我已經無法記清摩根大通暑期實習計劃和個別推薦聘任的具體細節了。不過,我記得當時摩根大通內部有一套正式的程序處理這些事情,我完全按照程序辦事。摩根大通的招聘程序包括一個全麵的甄選過程,該行的法律和合規部人員亦有參與。應征者獲聘任與否是視乎其資曆、並經摩根大通綜合了解多方對應征者的評價而決定,絕不是該行某一個人的決定。”法律專家稱,根據《海外反腐敗法》的規定,關係招聘的合法性界定非常複雜,取決於招聘的目的是否為了不正當地取悅官員,進而通過這些官員濫用職權來獲得業務,此外還取決於求職者是否合格以及他們是否被授予了實際的職位(而非虛職)。摩根大通於2013年8月首次披露其招聘行為遭美國監管部門調查。李小加的郵件內容顯示,麵對手握權力的中國官員所提出的雇傭他們子女或者熟人的要求,李小加非常掙紮。郵件內容顯示,他努力遵守標準,在推薦之前詢問求職人的資格情況,聲稱願意冒著得罪客戶的風險也不會招聘不合格的雇員,並且也確實否決了一些候選人。並且即便是他支持的關係招聘,李小加也多次表達了對向他施壓的客戶和朋友的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