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舉人試(1 / 2)

在考場之內,林正端坐在椅子上,全神貫注的書寫著第一天的貼經考試試題,由於人數眾多,巡考官還在一個個房間的分發試題。

貼經就是把典籍或詩文貼去幾個字,令考生填補,類似現代的語文填空題,隻不過背誦的篇幅更加多,堪稱浩海如煙三千卷,涉及了天下九流十家的文章,雖然隻是各家普通的典籍,不涉及高深文典,比如儒家考《論語》,道家考《道德經》等等。

此舉重在考察考生對於典籍的熟識程度,主要體現背誦即記憶能力,對於文章理解並沒有太多要求,是常說的“死記硬背”。

不過這是修學的基本,主張廣學識,重精通。

第一關的貼經,根本難不倒林正,擁有了玉碑,他便擁有了過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本事,對於文字十分敏感,理解和領悟能力也上了一個階梯。

因為通過慕容清的提點,他迅速掌握了劍歌,如何由詩文體會劍意,從而施展劍招。

貼經隻是對文章全文的死記,並無半點注解和領悟,所以完全沒有難度,而在科舉考試中的墨義和口試則是考究理解和領悟,到時候每個人都需要選擇一個考試的派別,儒家自然選儒學,到時候就是考驗考生的修煉境界。

不同境界,對於文章的領悟自然不同,同樣是儒家《論語》,儒師境界能夠做出的注視和解疑,自然遠遠多於儒士境界。

但是對於領悟,也有基點,不管多麼天才的人物,也難以單單從一篇文章中入門,林正修煉道家的《道德經》,正是因為有莫牙的指導,其中有莫牙的注釋和解疑,替他點通了道門修行的法門。

莫牙給予林玉兒的《道法會元》,則不光是單純的傳世文典了,而是道家內門隱秘的修煉典籍,屬於藏典,隻有派別內(天道教)的弟子才能修煉,也就莫牙這般不拘禮法的人物才敢私傳外人。

貼經考試的時間是一整天,但是才半天的時間,林正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貼經試題,他保證一字不漏,全篇無錯。

這次的經貼考試,在林正看來,確實十分困難,尋常考生應該難以全對,其中儒家的經典考察隻占十分之一,其中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的典籍占得篇幅稍多,連縱橫家的《鬼穀子陰符經》和陰陽家的《天衍》都涉及其中。

這都是往日不受重視的部分,大部分考生都不會過分專研。

晚上,差人給林正送來了油燈和晚飯,他不得不承認,雖然居住的環境簡陋了點,用法術修築的土房子,但飲食還是不錯,油水葷腥。

隱約間,他似乎能夠聽到其他考生的哀鳴聲,似乎被貼經的試題給苦惱著,但是一發出聲音,立刻就有巡考官去嗬斥,考試期間是嚴令禁止出聲的,如果再次犯禁,直接被逐出考場。

而且為了防止作弊,考生是不允許攜帶文寶的,所有考生在進入考場之前都要經過巡考官的檢查,確保沒有作弊的行徑。

一日過去了,林正在考場迎來了第二天,在這裏麵,有一種度日如年的感覺,硬木板床,薄薄的床墊,沒有窗戶的封閉空間,空氣渾濁,讓他感覺一陣難眠,因為考試中是不準修煉的,所以林正沒有冥想,選擇了正兒八經的睡覺。

接下來是舉人試的重頭戲策論,策論是議論當前或過去的朝政問題,是向朝廷獻策的文章,用於解決某種問題,或是分析問題。

往常的情況下,朝廷一般會選擇拿正在麵臨的難題,比如賦稅、水利、救災、軍隊改製等等問題。

但是當林正拿到考題的時候,愣了一下,上麵居然寫著。

“觀古之王者,嬴氏一族,受命君人,兢兢業業,……大秦威加四海,年將數百,十聖宏化,……自禍階漏壞,兵宿中原,生人困竭,耗其大半。農戰非古,衣食罕儲,念茲疲氓,未遂富庶。督耕植之業,而人無戀本之心;峻榷酤之科,而下有重斂之困,尋根問本,何亡秦也。”

簡而言之,考題的題目就是詢問,前代王朝,大秦到底是為什麼滅亡的,讓考生說說原因。

讓林正一陣詫異,不知道今年為什麼會出這種考題,這算是比較敏感的問題,雖然大秦的末代帝王嬴桀是一位殘暴的帝王,導致了各地的義軍起義,但是大漢的太祖太宗皇帝一脈是大秦的宗臣,世代食取大秦俸祿,也站起來反秦,乃是背棄君王之舉,所以大漢鮮少公然談論大秦的滅亡。